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此次陷入的關門危機,情勢似乎比以往更僵、更難解。共和黨與民主黨在新一輪預算法案上再度僵持不下,導致約75萬名聯邦員工被迫無薪休假,部分政府服務暫停運作。儘管這種戲碼在美國政治並不陌生,但這次的對決卻格外具有挑戰,因為不只是政治分歧,更摻雜了川普政府與國會兩黨間長期累積的不信任與對立。BBC 6日報導分析指出,這次美國政府關門「特別難解」的四大關鍵原因。
此次美國政府關門,讓川普嗅到大幅削減的好時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不僅是健保之戰 更是與川普對抗
民主黨基層長期要求黨內領導階層「更強硬對抗川普政府」,而現在他們終於有機會展現決心。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先前因協助通過共和黨版預算案、避免政府停擺而遭批評,這次他則是選擇強硬到底。
民主黨拒絕支持共和黨的支出方案,主要是希望延長即將到期的平價健保法案補助,認為若補助中斷將嚴重打擊美國家庭;但他們也同時抗議川普濫用行政權,任意凍結或撤銷國會已通過的預算。
共和黨削減政府的好機會
川普與其白宮管理及預算局(OMB)局長伏特(Russell Vought)幾乎毫不掩飾的把這次關門視為「精簡政府規模」的大好時機。川普甚至直言,這次停擺給了他「前所未有的機會」,要藉機裁撤他口中的「民主黨機構」。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則說,若關門持續,政府不得不進行「大規模裁員」以確保必要部門運作,強調這是「財政理性的表現」。伏特也宣布暫停對民主黨執政地區,如紐約與芝加哥的聯邦資金補助,顯示川普政府準備以政治手段強壓對手。
兩黨幾乎完全失去互信
過去政府關門期間,兩黨仍會舉行深夜談判試圖解套,但這次連「表面上的和解」都沒有。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批評民主黨「根本沒誠意談判,只想找政治藉口」;舒默則反擊「共和黨承諾等政府重開後再談健保補助,根本不可信」。
因政府關門,美國許多單位仍持續關閉。(圖/美聯社/達志影像)美國經濟本就脆弱 這次更雪上加霜
分析指出,這次停擺恐使超過40%的聯邦員工被迫無薪休假,不僅消費支出驟減,也讓許多與政府相關的業務停滯,包括專利審查、環保許可與承包商付款等。
經濟學家估計,每周的關門都可能讓美國GDP減少0.2個百分點。雖然經濟通常能在政府重開後逐漸復甦,但若川普真的啟動「大規模裁員」,恐造成更長期的傷害。
那麼,在經過雙方一番掙扎後,美國政府這次的關門又會如何結束?CNN 6日報導指出可能的四種狀況。
民主黨先讓步?
以往政府關門大多由「堅持那一方」先退讓而結束。儘管目前輿論主要責怪川普與共和黨,但隨著時間拉長,以及軍人10月15日起就拿不到薪水等現實衝擊的出現,民眾的耐性恐會轉向要求民主黨妥協。
尤其部分民主黨參議員已投下支持共和黨「乾淨版」預算案的票,若再有幾人倒戈,民主黨就守不住阻撓程序。
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曾因協助通過共和黨版預算案,以避免政府停擺而遭批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雙方達成「未來健保補助協議」?
第二種可能,是雙方在暫時重開政府的同時,約定日後針對平價健保法案補助展開談判。民調顯示,包括57%的川粉在內,多數美國人支持延長健保補助,因此共和黨也有政治動機在某個時間點妥協。
但民主黨認為「事後談判」毫無保障,仍可能拒絕接受這種模糊協議。
共和黨做出其他讓步?
除了健保補助外,民主黨也要求川普政府停止「違反國會意志」的行為,例如擅自撤銷經國會同意的預算。若共和黨願意在這部分讓步,也可能為重開政府創造契機。不過,外界普遍認為機率不高。
共和黨全面讓步?
如果後續民意傾向民主黨,甚至出現對於川普政府「報復性削減」政策的反彈,即可能使共和黨最終被迫全面讓步。不過,專家認為這種情況微乎其微「幾乎沒有先例」,川普也不太可能接受這樣的政治挫敗。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