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朱元璋抬3筐稻穀讓考生評判!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朱元璋登基後,非常重視文化教育。(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朱元璋登基後,非常重視文化教育。(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朱元璋能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首先就是因為他很大程度獲得了儒生的助力;因此,他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尤其,朱元璋從元朝滅亡中看到,除了統治者本身的素質以外,整個社會失於教化也是一個原因。因此,他登基後,就加強興建學校、選拔學官,並重興科舉,希望能藉此獲得優秀的人才。

朱元璋重興科舉,選拔優秀人才。(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朱元璋重興科舉,選拔優秀人才。(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洪武四年,朱元璋因為朝廷急需官員,因此特別批示,之前每三年一次的鄉試改為一年一次。皇榜一出,全國上下的考生們都非常興奮,這樣的規定無疑是增加了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而在經過一關關的考試之後,一批進士進入皇宮,準備進行殿試。考生們信心滿滿,認為考試肯定考的都是八股文章;但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從不按常理出牌,等到殿試開始之後,所有的考生都傻眼了!

原來朱元璋並不是考八股文章,而是命令侍衛從殿外抬來了三筐稻穀作為考題,讓考生們來評價這些稻穀的好壞優劣;站在一旁的劉伯溫也走上前去查看了一番,之後他臉色驟變,因為之前他和朱元璋討論過今年稻穀的收成情況,他心知肚明:這下有人要死了!

劉伯溫一看朱元璋出的考題,心想有人要遭殃了!(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劉伯溫一看朱元璋出的考題,心想有人要遭殃了!(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這三筐稻穀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分別是揚州、太倉以及軍倉;首先揚州的糧食粒粒飽滿且新鮮,一看就是遇到了好收成;而太倉的糧食有些發霉,明顯是以次充好;最差的就是軍倉的糧食,其中不僅有許多乾癟的糧食,而且還摻雜了稻草,這顯然是剋扣軍餉的結果。此時皇帝將這些糧食抬上大殿當考試的試題,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恐怕是有人要遭殃了!

果不其然,考試結束之後,朱元璋先是褒獎且提拔了揚州官員;太倉守雖然留了一條命,但被罷了官職;而負責軍倉的中軍都督府司則被斬首示眾;然而事情還沒結束,這群考生們雖然飽讀詩書,但面對明顯不同的稻穀,卻講得亂七八糟。糧食是國之根本,這些學子竟然對此毫不了解,將來如何能做好父母官?事後朱元璋和劉伯溫商議,決定科舉必須暫時停止。

學子們飽讀詩書,卻連平日吃的米都不了解。(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學子們飽讀詩書,卻連平日吃的米都不了解。(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根據史料記載:洪武三年(1370年)詔開科舉,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但朱元璋不久又認為所取舉人進士少實才,朱元璋宣佈停罷科舉,科舉一停達十年之久。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又宣佈恢復科舉。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公佈《科舉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後二百五十多年的科舉成文法規。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