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氣喘發作濫用這藥物 死亡率達9成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郭家和

氣喘發作如「地震」  依賴緩解型藥物死亡率達9成

「氣喘一發作時就像地震,平常如果只用『緩解用吸入劑』,氣道就像茅草屋一樣容易被震垮,在根本上沒有抗發炎的作用,氣喘控制會愈來愈差!」

在台灣,氣喘病人過度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的情況並不罕見,氣喘患者的用藥習慣不良,多是錯誤觀念所致。當氣喘發作時更傾向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減緩不適,忽略應遵照醫師開立的「吸入型類固醇」控制病情。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教授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氣喘患者如果一年使用3支以上的緩解用吸入劑,已屬於過度依賴,急症住院風險將增加72%,死亡風險更高達90%。

王鶴健教授提醒,氣喘發作類似「地震」,氣道就有如房屋結構。吸入型類固醇如「磚房」可從根本抗發炎,控制氣管炎症問題,達到保養目的,幫助呼吸道穩固而減少急診、死亡風險。提醒氣喘患者應正確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緩解用吸入劑應在有症狀時稍微使用,過度依賴將使氣喘控制不佳。

吸入型類固醇是氣管保養根本 警示系統助改善用藥行為

「部份氣喘病人會到各科看診開處方,取得緩解用的吸入急救藥物,一旦出現症狀、自覺很喘時就噴一下,覺得用藥後很快緩解不再喘,導致愈來愈依賴緩解型藥物,症狀也愈來愈頻繁!」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指出,治療氣喘很重要的原則是減少不穩定,氣喘患者應避免過度使用緩解型吸入劑。平時依照醫囑,規則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才是氣管保養根本。

鄭世隆教授說明,為幫助把關氣喘患者的用藥行為,亞東醫院已推動「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警示系統」上線,只要發現一年處方3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的患者,系統就會跳出警示訊息,協助醫師即時評估處方。

鄭世隆教授表示,過度使用緩解型藥物,會使氣喘急性惡化與發作頻率愈發頻繁。警示系統能即時發現用藥行為,有助早期發現氣喘患者不正確的用藥模式,並衛教患者「吸入型類固醇」的重要性,瞭解正越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才能如同建造磚房,讓氣喘控制更穩定,幫助患者改變用藥行為。

台灣氣喘患者逾200萬人 醫藥官攜手宣導正確觀念

台灣有超過200萬名氣喘患者,錯誤用藥習慣將使急診、住院風險上升。基層診所的氣喘照護更顯重要。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醫師表示,基層診所的任務是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在地接受全能照護。因此,診所必須具備同時處理氣喘、糖尿病、高血壓的能力,並遵詢治療指引、提供個案管理。

陳宏麟理事長表示,診所是社區健康的守門人,而「氣喘點燈計畫」推動至今年,加入診所已從1636家增加為1864家,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基層醫護共同加入,配合分級醫療概念,提升氣喘在地照護能量。

每年5月3日為世界氣喘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2021年底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及健保署共同開始推動「棄喘不氣喘」衛教活動,計有236間醫院、849間診所上千家醫療院所響應參與,將持續推廣正確用藥觀念,減少反覆氣喘急診住院所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把關民眾用藥安全。

王鶴健教授再次提醒,氣喘發作時只以「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緩解症狀,猶如易塌的草屋,並無長期保護效果,頻繁使用更易造成氣喘反覆發作。建議遵從醫囑,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抗發炎,才能如磚房般安全穩固,鞏固氣喘治療,維持日常保養,真正達到氣喘控制。

延伸閱讀:

感冒後連咳數周不癒 有可能是「氣喘」發作! 4症狀當心氣管求救

運動能改善氣喘與肺功能,為什麼病人不想運動? 恐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客訴】李四川蔣萬安追殺柯文哲!黃國昌變相反年改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