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中國、阿富汗都爆霍亂 台灣有過4次大流行「近7千人死」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霍亂疫苗無法提供絶對的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到疫區旅遊者注意飲食及用水衛生。(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霍亂疫苗無法提供絶對的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到疫區旅遊者注意飲食及用水衛生。(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中國今(11)日證實武漢大學出現1個霍亂病例,患者經治療後病情受控,官方強調已緊急針對相關場所展開臨時封控和消毒,未發現新增病例。無獨有偶,阿富汗赫爾曼德省也爆發霍亂疫情,至少20人死亡。我國也發生過4次霍亂大流行,死亡人數近7千。

根據中國媒體《新京報》的報導,7月9日晚間武昌區疾控中心接獲醫院通報,武漢大學出現1例感染性腹瀉病例,以嘔吐腹瀉為主,合併低燒,血清學凝集試驗為O139陽性。患者經診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狀消失,當局已組織專業機構對相關人員進行採樣檢測和追蹤管理,並對相關場所進行臨時封控和消毒,目前未發現新增病例。

另外,阿富汗赫爾曼德省衛生官員當地時間10日表示,過去24小時內有20人死於霍亂,另有120人感染。據了解,霍亂疫情發生在Baghran地區,省會衛生部門已派出流動醫療隊前往疫區。

國際間Omicron疫情仍在肆虐,猴痘也持續蠢動,如今中國和阿富汗爆出霍亂疫情,難免引發憂慮。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訊,霍亂起源於印度恆河三角洲,19世紀擴散世界各地,隨後6次大流行造成數百萬人喪生;第7次大流行在1961年起於南亞,1971年蔓延非洲,1991年已傳至美洲,目前成為許多國家的地方流行病。

疾管署指出,多數霍亂疫情由O1血清型造成,O139型(1992年於孟加拉發現)則侷限於東南亞;非O1及非O139型的霍亂弧菌僅會產生輕微腹瀉,不會引發流行疫情。近期亞洲及非洲發現新的變異菌株,觀察顯示能引起較嚴重霍亂,致死率較高,需要對流行狀況採取仔細的流行病學監測。

根據台灣報告資料,國內自民國以後共發生4次大流行(1912年、1919至1920年、1946年及1962年),前3次患者人數共10,648人,死亡6,834人(64%);由於醫療進步,1962年發生流行的383名患者中僅有24人死亡(約6%)。

霍亂可透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霍亂弧菌可存在污水中相當長的時間,生吃污染水域的海鮮(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即可能遭感染。疾管署表示,台灣自1962年後積極辦理霍亂防治措施,除了偶有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至今多屬散發病例,僅發生少數群聚事件,但1997-2000年間陸續有8個本土病例因生食受汙染的甲魚卵或因處理生甲魚時不慎汙染其他食材,而感染霍亂弧菌(血清型O139)。

疾管署提到,霍亂弧菌感染潛伏期一般是2-3天,臨床症狀為無痛性(O139型菌病患偶發腹痛)大量米湯樣的水性腹瀉,偶而伴隨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想要預防霍亂,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加入 @setn 好友 #全球猴痘疫情延燒
推薦專題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