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喊「別想太多、加油」是NG話語!3步驟做好憂鬱症陪伴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孤獨、憂鬱示意圖。(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孤獨、憂鬱示意圖。(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現今在社會工作或生活環境壓力大,有些人難免心情低落,近年更出現名人想不開等憾事。但憂鬱並非身旁友人說「想開一點」就能控制,若身邊親近的家人被診斷有憂鬱症,不僅無法工作,嚴重時還會需要多人照顧,更可能因一個人生病讓全家都壟罩在鬱悶心情中,面對這樣的狀況時應如何幫助?心理師表示,應先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狀態、給予空間、並適度的陪伴及建立支持系統,才是合宜的協助或陪伴。

聯青診所心理師倪家珍表示,從臨床觀察及各國統計,再加上這兩年疫情的影響,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越來越多,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當看到親友出現憂鬱、情緒低落、生活功能不佳時,作為親人、朋友想要伸出援手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如何提供合宜的協助或陪伴,以下三步驟提供大家參考:

安慰、陪伴示意圖。(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安慰、陪伴示意圖。(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第一步:先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狀態

當得知親友有憂鬱症,有時的直覺反應是「我要趕快幫助他,我想讓他趕快好起來」,如果您有這個衝動,請先緩一緩,立刻行動恐導致兩種結果:一、自己太過執著急著想讓患者變好,當結果無效時,容易會覺得挫折、無力;二、這樣的舉動易讓憂鬱症患者覺得壓力很大。此時最重要的,是先了解憂鬱症類型、親友的狀態,和醫師的診斷,而不是貿然行動。

「你不要想太多」、「你看這麼多人都在為你的快樂努力,就開心起來嘛!」、「世界上比你不幸的人多得很」、「加油!」民眾常用這些話語來安慰,或試圖鼓舞憂鬱的親友,但這些話語對憂鬱症患者來說是NG話語、常常是另一個打擊或負擔。許多憂鬱症的患者已經很容易自責、陷入負面聯想,或是被錯認為抗壓性不足才導致憂鬱。以上這些話語不僅無法真正同理憂鬱症患者,容易讓親友心情更低落或起伏。

第二步:給予憂鬱症患者一些空間

協助親友從既有的生活事務上退下來或是放慢腳步,比如先少上點課、減少工作時間或是暫停工作。因為憂鬱症患者自身精神、體力、能量都極少,失眠、過度緊張、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無法起床都是有可能的。減少需要應對的事物,讓他們理解「其實自己有空間可以做這樣的選擇」,或是嚴重失眠時,不用勉強固定的睡眠時間,嘗試分段睡眠,讓憂鬱症患者有較大空間可以調適跟休息。

臨床上,學生當診斷為憂鬱症時,通常已經在學習、出席上都明顯有困難。如何雙向溝通,保有休學選項,是很重要的。可先嘗試少修課,或是休學,讓學習、人際互動壓力下降,透過一邊休息一邊安排合宜的身心調整,這是一段非常需要耐心與智慧的時期。

第三步:適度的陪伴,以及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

理想上,我們希望適度的陪伴,然而是自己的親人時,責任與共同生活的交疊性會影響我們陪伴的尺度,心中拉扯也比較大。無論關係親疏,都需要衡量評估「以現狀而言,可以幫助什麼」,在不需要過度涉入與承擔時,要節制,不要去承諾做不到的事情,反而需要善用其他的社會資源或是外部關係。

倪家珍強調,由於憂鬱症的成因很多,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家庭因素。家中的主要照顧者不要過度自責,並適時向外界資源求助,不需要覺得親人有憂鬱症這件事情很丟臉或是太過批判自己。她並提醒任何一位陪伴者,當陪伴憂鬱症親人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困惑或情緒時,一定要定期找個你可信任與理解你的人說說心裡話,也可進行心理諮商,在專屬的空間中梳理困惑、情緒,與獲得支持的能量。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