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獨家/國土新法吵什麼?別淪政治鬥爭!茶農吐心聲:告訴我們怎麼做就好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L先生表示,只希望知道怎麼做可以安心種茶,不想淪為政治鬥爭工具。(示意圖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L先生表示,只希望知道怎麼做可以安心種茶,不想淪為政治鬥爭工具。(示意圖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內政部推動國土計畫新制,各地方政府廣開公聽會蒐集民意,以利修整施行細則並推動。然而,目前正在蒐集民意階段,出現了民眾抗爭,南投、新北市紛紛提出暫緩送審,對此,一名青年茶農L先生(化名)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我只想知道如何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而不是淪為政治鬥爭工具,別被模糊焦點!」

南投市府、新北市府今(7)日不約而同,以農民抗爭為由,暫緩送審,但公聽會持續進行;營建署則發表聲明,劃入國土保育地區之土地,將會確保民眾既有合法權利。

L先生表示,「他們都在打官腔,我只想知道我能不能繼續好好種茶!我們家四代都是茶農,生活在這塊土地,2015年《國土計畫法》通過後,直接就被劃入水源保護區,土地使用就出現了諸多限制,包括破敗的祖厝不能重建;想進行加工包裝還要被諸多規定約束;栽種農作物也有諸多限制。」

他說,「我們做的事情很單純,務農、生活,政府當初(2015年)立法,完全沒有配套,一竿子就打死了我們這些人,如果說要實施,卻也沒告訴我們怎麼做,才能繼續在祖輩留下的土地上打拚、生活。」

L先生認為,「我個人根本不想關心你們藍綠,因為當初你們通過這條法令,兩黨都有份。這次的動作,感覺就只是想把我們捲入政治鬥爭,管你是地方政府還中央,我只想知道是否可以就地合法?還是說有搬遷補助措施?我到底還能不能繼續種茶並進行包裝銷送作業?市長大人還是哪位部長可以告訴我?」

國土計畫法到底是什麼?為何會引起農民抗爭?國土計畫法其實是歷經多次修法演變的結果,最早雛形為日據時期的《台灣都市計畫令》,戰後持續沿用,直至1964年《都市計畫法》公布後才更改,後來又歷經多次修法,但始終擺脫不了日據威權陰影,只要政府單方面決定,就可徵收,為開發商大開方便之門,衍生苗栗大埔事件、南鐵東移案、桃園航空城等爭議案件。

2015年12月30日,台灣國土規劃終於出現轉捩點,《國土計畫法》及前身《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三讀通過,2016年5月1日公告實施,可約束地方政府的《都市計畫法》,不讓地方政府可官商勾結,打著公共建設利益名號,隨意更改土地使用目的。

據了解,看似完美立法,卻也衍生了其他問題,《國土計畫法》將土地劃分為「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城鄉發展」四大類。不少本就在地耕種的農民,土地就此被劃入「國土保育」,祖厝不能重建,農業製程遭到諸多限制等,各地方政府擔心官逼民反,最終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方式拖延,未如期將「環境調查」交付中央,實施細則無法檢討修正,最終決議延宕至2025年實施。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以上言論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台立場。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