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少子化壓力山大!前清大校長賀陳弘示警:全台血汗大學「急診搶救中」

文/CTWANT

清華大學前校長、動機系講座教授賀陳弘日前針對大學現況示警。(圖/翻攝自清大校友服務中心官網)

▲清華大學前校長、動機系講座教授賀陳弘日前針對大學現況示警。(圖/翻攝自清大校友服務中心官網)

台灣少子化趨勢日趨明顯,不少私校面臨退場機制,如何強化高等教育功能成為「搶救」方針之一。清華大學前校長、動機系講座教授賀陳弘日前針對大學現況示警,直指「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並提出3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呼籲搶救台灣的高等教育。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2022年人口統計數據,總人口數為2326萬4640人,是連續3年負成長;其中,全年新生兒人數僅13萬8986人,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史上新低;同時,死亡人數更超過20萬人,是歷年來最高。

賀陳弘日前在演講時分析,目前大學正面臨內憂外患,外患是少子化、全球化、新科技橫空出世等,內憂則是財務結構嚴重欠佳、大學數量太多而不分類,以及未落實大學治理等。他認為,政府對大學的管控應以「低密度」為原則,若嚴刑厲法,將讓大學退化為行政機關的工具。他也主張,在高教面臨危機之際,各大學須有更多自治權,若教育部繼續嚴密統管,高教將「僵硬顢頇、整體失能」。

賀陳弘也指出,目前台灣培育1個大學生每年平均約30萬元,少的僅10到20萬元,由於學雜費太低,台灣等於用2個幼稚園學生的費用在培養1個大學生。但南韓培育1個大學生的成本為70至80萬元,日本則超過100萬元,台灣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各大學都是以血汗拼搏。

「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台灣的高等教育,」賀陳弘說,台灣高教財務的兩隻腳,分別是政府補助與使用者付費,均蒼白瘦弱,因此建立學雜費定期調整的合理機制,是挽救台灣高教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公私大學合併是突破式創新作法,也有法源可行性,退場私校的教學單位停辦或重新整理併入公校,校產與部分人員轉以法人方式附屬於公校。具體而言,可延伸產學創新條例的附屬學院模式,如同歐洲大學聯盟里斯本宣言,大學可設法人機構,讓私校成為公校附屬法人與公校合併。

CTWANT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藍白再鬥「京華城」容積率!京華城29日出面說明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