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三立大論壇/民主和平-疑美反戰威脅台灣的安全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

就在2024的台灣總統大選的佈局如火如荼的展開時,雖然國民黨還沒有確認最後提名的人選,但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已經召開記者會宣布參選國民黨內部的初選。而其他可能的人選,如新北市長侯友宜以及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都仍在觀望。而如同過去歷屆的總統大選一般,美中台關係仍然將會是決定大選結果的主軸。就在前總統馬英九前往中國進行祭祖訪問的時候,蔡英文總統也在訪問我國中南美洲的友邦時過境美國,更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換言之,民進黨親美與國民黨親中的態勢,將繼續增強並且延續下去。

馬英九和湖南大學師生座談

▲馬英九和湖南大學師生座談。

台灣如何應對美中台關係,將大幅度的左右我國的未來。而民進黨採取的親美政策,是希冀台灣跟美國因應彼此共同的民主與自由市場的價值,以及在美國與中國霸權競爭的國際環境之下,台灣必須要強化雙邊之間在經貿與軍事的合作,以此嚇阻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反觀國民黨或是其他親中勢力,他們強調台灣必須要跟中國維持交流,保持兩岸的合作,如此才能避免中國武力犯台。

疑美論會讓台灣陷入危機

國民黨耳語宣傳強調美國過去曾在歷史上數次背叛台灣,例如在1971年時把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轉移給中國,或是在1979年的時候為了聯中抗蘇,跟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基於這段歷史,這些親中反美的勢力表示,美國只會依照自己的國家利益來看待兩岸關係,所以台灣不可以盡信美國,而且我們應該對美國的行為舉止採取懷疑的態度,這也就是疑美論的基本論調。

不過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說,這種態度反而會讓台灣陷入更高層次的危機,讓中國更輕易的拿下台灣。那些提倡疑美論的媒體與專家,基本上都把美國當作一個善變的生物,卻沒有去核心判斷美中關係的本質是霸權競爭,所以才會用一些過去的歷史事件來批判美國的態度,認為不管美台關係多麼的強韌,美國仍然有可能會放棄台灣。

但他們卻沒有觀察到的是,在台灣民主化之後,每一次台灣面臨中國的軍事挑戰,美國都會出手「援助」。例如在95-96台海飛彈危機時,美國派遣航空母艦戰鬥群經過台灣海峽來嚇阻中國;在中國每次飛越共機跨越台海中線騷擾我國的航空識別區,或是運用海軍船艦來威脅我國領海時,美軍都在附近偵查,確保中國不會跨過紅線。原因很簡單,台灣是美國抗中第一島鏈的一份子,是確保自己的國土與海洋霸權可以繼續維繫的核心夥伴。這就是為什麼拜登在上任之後四次表達戰略清晰的談話,強調美國會派兵保護台灣。了解美中關係的本質與美國過去的行為之後,就可以清楚知道疑美論的觀點基本上是撐不住腳的。

這些疑美論者強調台灣應該要在親中與親美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角度,運用避險(Hedging)的戰略在這美中台的三角形中找到最能發揮的空間;一方面跟美國要求有限的軍購,滿足基本的國防需求(但不要買太多也不要買太好的武器來激怒中國),另一方面跟中國繼續增強緊密的貿易關係,拓展台灣的經濟,並且因為雙邊緊密的經濟合作,中國自然不會沒事對台灣輕舉妄動。

但美國看到這樣一個親中的台灣,不僅僅會對台灣產生更多的疑慮,甚至是會直接降低對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幫助,或是影響到台美之間正在進行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因為美中的霸權競爭會漸漸地轉化成為一個零和的賽局(Zero-Sum Game),進一步消滅疑美論者所提出台灣可以避險的政策空間。更甚者,如果台灣名存實亡,成為中國實質可以影響的區域,就會造成美國第一島鏈的破口,更會讓許多高級的科技技術外移到中國,幫助中國跟美國競爭。講白了,這樣的台灣反而會成為美國的威脅,而美國對台政策不僅僅是會有所限縮,甚至是直接把台灣當作美國的敵人看待。

所以,疑美論的操作到最後,其實仍然是把台灣推向戰爭的邊緣。只是這次不是與美國一起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而是與中國一起面對來自美國的挑戰。而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軍事體,這樣的挑戰台灣根本就無法負擔,最後反而造成台灣的民主自由與我們辛苦建立的經濟付之一炬。

結論: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疑美論對台灣來說根本就是一個毒藥,只會讓台灣的前途堪憂。但這些疑美論的操縱者,卻常常以「大國都是虛情假意」的態度來增強自己論述的效度,更會直接說「美國真的挺台灣就應該跟台灣建交」來打擊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政府。

如果我們不願意守衛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民主自由社會,正面的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而去選擇轉向跟中國站在同一陣線時,我們反過頭來變成要面對來自美國的挑戰。這不僅僅不合邏輯,跟台灣的民主價值背道而馳,更是得不償失。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