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鄭南榕出殯日捕捉「詹益樺自焚影像」 69歲攝影名家潘小俠辭世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攝影家潘小俠的生平以及他在攝影界的貢獻,特別是對台灣歷史重要事件的記錄和對城市、原住民社群的拍攝,展現了他多元、豐富的攝影視野。同時,透過謝三泰和劉振祥兩位攝影家的描述,也讓讀者更深入了解潘小俠的個性、創作思路和和同業之間的切磋和交流。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對潘小俠攝影生涯的一份特別的追憶和紀念,也呈現台灣攝影界的歷史和精神。

這篇文章報導了攝影家潘小俠的生平以及他在攝影界的貢獻,特別是對台灣歷史重要事件的記錄和對城市、原住民社群的拍攝,展現了他多元、豐富的攝影視野。同時,透過謝三泰和劉振祥兩位攝影家的描述,也讓讀者更深入了解潘小俠的個性、創作思路和和同業之間的切磋和交流。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對潘小俠攝影生涯的一份特別的追憶和紀念,也呈現台灣攝影界的歷史和精神。

問答

Q1: 攝影家潘小俠最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哪一幕? A. 茶室女生活的系列作品 B. 社運者詹益樺的自焚現場 C. 鄭南榕出殯現場 正確解答:B Q2: 潘小俠常使用哪些創作概念去記錄城市夜生活? A. 夜巡和醉巡 B. 夜遊和鐵遊 C. 夜逛和酒逛 正確解答:A Q3: 除了城市拍攝,潘小俠長期關心哪個議題? A. 環境污染問題 B. 原住民議題 C. 社會不公問題 正確解答:B

Q1: 攝影家潘小俠最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哪一幕? A. 茶室女生活的系列作品 B. 社運者詹益樺的自焚現場 C. 鄭南榕出殯現場 正確解答:B Q2: 潘小俠常使用哪些創作概念去記錄城市夜生活? A. 夜巡和醉巡 B. 夜遊和鐵遊 C. 夜逛和酒逛 正確解答:A Q3: 除了城市拍攝,潘小俠長期關心哪個議題? A. 環境污染問題 B. 原住民議題 C. 社會不公問題 正確解答:B

1989年5月19日鄭南榕出殯,攝影家潘小俠拍下社運者詹益樺自焚現場。(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合理使用)

▲1989年5月19日鄭南榕出殯,攝影家潘小俠拍下社運者詹益樺自焚現場。(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合理使用)

攝影家潘小俠今(31)天辭世,享壽69歲,他早期任職媒體擔任攝影記者,見證解嚴後的台灣社會變化,攝影家謝三泰表示,對潘小俠最為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他拍下社運者詹益樺自焚經典的一幕。

謝三泰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解嚴前就認識潘小俠,對他第一印象就是大而化之、不修邊幅的攝影工作者,1987年解嚴後,自己上台北工作,與潘小俠都在「自立」報系服務,雖屬不同單位,但仍會因新聞、同一公司時常碰面。

謝三泰說,當時他們都熱衷於街頭運動的採訪與拍攝,曾與潘小俠前往拍攝土城看守所,記錄許信良被收押的相關新聞,「對他拍攝的新聞照片,我想最深刻還是鄭南榕出殯時,他拍下詹益樺的自焚現場。」

1989年,正值中國天安門事件,謝三泰回憶,當時他人在中國,潘小俠拍攝下的照片透過媒體刊登大幅傳播,「那是對台灣民主運動來講,非常經典的一張照片。」同為攝影工作者,他們總是相互切磋、鼓勵,潘小俠也為台灣記錄下重要歷史。

台北萬華「茶室」文化近年曾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為大眾討論。攝影家劉振祥今天透過臉書發文表示,潘小俠1980年代起蹲點台北萬華地區,用「夜巡」和「醉巡」的創作概念,記錄夜晚城市的生活與文化,把鏡頭朝向萬華地區華西街茶室文化,並深入拍攝茶室女的生活,形成「醉巡」系列作品,是他對城市夜生活的獨特視角和敏銳觀察力。

劉振祥表示,除城市拍攝,潘小俠對原住民議題也長期關心。自1980年起,他走入蘭嶼,用達悟族人的生活步調,紀錄這個地方的一切,深刻理解並尊重原住民文化,還拍攝高砂義勇隊和泰雅族紋面人的紀錄片,透過田野調查與照片記錄,留下珍貴的原住民文化紀錄。

★ 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1953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