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明孝陵的「明」為何寫成了「眀」?是暗諷明朝有月無日嗎 學者給了答案

新奇中心/唐家興報導

明孝陵的「明」為何寫成了「眀」?令人好奇!(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明孝陵的「明」為何寫成了「眀」?令人好奇!(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統治者為了鎮壓知識分子和漢族人的反抗,大興「文字獄」,只要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因此,在民間一直有一個說法,說清朝的統治者大興文字獄,為了避諱前朝的國號,故意將「明」字寫成了「眀」,以此來諷刺前朝有月而無日。這種情況在各種地方都可以看見,例如我們會發現一些民間的牌匾上寫的就是「眀」,而非明。

就如在中國有些地方「明孝陵」被寫成「眀孝陵」,民間就有說法是因為康熙在暗諷大明有月無日,並謠傳是文字獄造成的;對此,學者有了不同的解釋,指出在一些清朝的民間建築中,可以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明」都被寫成「眀」;這樣,我們就可以排除這是文字獄,避諱之類的東西在作祟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將「明」寫成「眀」的做法呢?其實,在最早的時候,「眀」字就是「明」的古體寫法,它的另一個意思是看、視,後來人們才將這兩個字合併了起來。王獻之的《洛神賦》,蔡襄的《山堂詩帖》以及更多的一些作品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種情況。在古代,對文字的增筆或減筆都是常有的事情,也不是我們所說的錯字。

在很多古代建築都可看到將「明」字寫成了「眀」。(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很多古代建築都可看到將「明」字寫成了「眀」。(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此外,關於把「明」寫成「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風水。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眀」字在古代就有,但是什麼時候寫成「眀」,什麼時候寫成「明」呢?古人注重風水,在他們眼中,「明」是屬於陽的,但是陵墓屬於「陰」,為了符合五行陰陽的法則,所以古人才會在「明」字中加上一個橫,讓它變成「眀」,這樣陰陽就不違背衝突了!明孝陵這樣的地方便是如此,下次大家再看有「眀孝陵」的寫法,不要再以為是寫錯字或以為是文字獄了!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