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長照接住你/住宿型機構翻轉長照 用「複能」讓患者重新站起來

專案中心/綜合報導

在2017年,台灣推出了長照政策後,當中住宿式機構,也被列為重點對象,因為在過去住宿式機構,被認為是家屬經濟的一大負擔,於是2023年,衛福部通過補助方案,大幅增加補助額度,透過專題帶您前進住宿式機構,了解長照政策下,他們的改變。

下午兩點,位於桃園這處長照機構,郭炳秀正在做著基本運動。或許,他在鏡頭前看來很吃力,甚至有點力不從心,但你不知道的是,他已經83歲了,是一個曾有肺炎、急性腦梗塞以及高血壓等多種高齡者常見慢性病的患者。三年前的他長照需求等級CMS被判定為第8級,是一度被認為必須要躺在床上度過餘生的人。

這裡是一處24小時全時服務的住宿型服務機構,在2023年2月底,全台灣已經有超過1,600家這樣的機構,可提供服務量至少11萬床。

奕洲阿伯跟寶蓮阿姨是一對結褵超過40年的夫妻。七年前,寶蓮阿姨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當時年逾80歲的奕洲阿伯扛起了照顧妻子的責任,一顧就照顧了7年。然而,面對壓力和體力的雙重負擔,在2022年2月,奕洲阿伯倒下了。

奕州阿伯媳婦郭香蘭:「老人照顧老人,其實是很辛苦的,會讓我們把他們移過來的原因是,我公公在去年過年期間,我們發現他已經有肺囊腫。」

郭香蘭,是奕州阿伯夫妻的媳婦,公婆住台北,而他們住桃園。當時公公住院,有一整個月郭香蘭,每天必須從桃園來到台北照顧公婆。

奕州阿伯媳婦郭香蘭:「我先生已經在2月份,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工作了,那怎麼辦?我們的生活要怎麼下去?我們常常講家裡一個人生病,實際上是會雞飛狗跳,更何況我們是兩個老人家。」

但讓大家想不到的是,在長照服務的框架下,住宿型機構得到翻轉,最大的改變是導入了「復能」的概念。簡單說,透過專業人員訓練入住機構的長輩,讓他們逐漸回復身體功能,能靠自己行動。甚至,有些人最後還能夠回到家中自主生活,而不是把住宿式機構當作人生最後一站。

住宿長照機構執行長陳麗娟:「我們機構的理念就是,躺著進來要讓他坐起來,坐著進來要讓他站起來,然後希望有一天,他還是可以回家,所以我們希望把長照變成短照,那我們到今(2023)年的六月截止,我們的機構按照我們復能(有進步)的比例,大概有30%以上。」

這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美瑀阿姨才75歲,卻已經不認得女兒的名字了!你很難想像,7年前的她還是一位每天追著球星林書豪的熱情粉絲。現在,她唯一念念不忘的,只剩下要幫她女兒找一位好對象。

其實,美瑀阿姨光是來來回回進出這間長照機構,已經有三次之多。不是因為外界眼光,而是臧又萱放不下心中的不捨。

美瑀阿姨女兒臧又萱:「我照顧媽媽的這三年來,就是全心全意照顧,之前不算,三年全心全意照顧,24小時待命,當媽媽來了之後,我真的覺得是很捨不得,我就是帶了媽媽來,媽媽說她要回家,我當天就把她帶回家了。」

美瑀阿姨罹患的是「路易氏體失智症」。除了失智,還伴隨著嚴重的視幻覺。

在反應、動作和步伐的退化情形,甚至比阿茲海默症還來得嚴重。不僅無法長時間走動,還因為缺乏活動的關係,有褥瘡的問題。2023年4月7號,當美瑀阿姨正式入住後,接受長照需要等級評估為第6級。經過不到一年的療養,現在的她能夠走路了,褥瘡問題也有改善,而這也是讓臧又萱放下心中不捨的關鍵因素。

美瑀阿姨女兒臧又萱:「像我媽媽的褥瘡,如果真的沒有很專業的照顧,是不可能好所以我那次去,媽媽居然能夠從我們家走到醫院去,再走回來,半個小時耶。」

另一個影響民眾使用住宿機構服務的原因,來自經濟壓力。因為住宿機構平均每個月要收3到4萬元的服務費用,因此,政府在2018年推動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更在2023年將符合資格者的補助額度從最高6萬,提高到12萬,並取消排富規定。此外,長照服務相關繳費單據,家屬也可用來申報所得稅的長照特別扣除額。

住宿長照機構執行長陳麗娟:「在2022年的時候,是住滿90天,然後有6萬塊的補助,那這個有排富,那2023年呢,政府也又更積極了,就是已經沒有排富,那住滿180天,就可以有申請12萬,那它就是照顧管理專員去評估,要失能等級四級以上。」

美瑀阿姨女兒臧又萱:「我覺得我媽超幸運了,因為我去年好像是只能一年(補助)6萬塊而已,結果沒想到我媽住進來,一年(補助)變12萬,如果她選擇的是三萬多塊的住宿機構,其實她減輕了非常多,沒有這個政策,我覺得說你說要全自費,我覺得這會把家庭拖垮。」

當家有中重度等級以上的失能失智者時,照顧選擇並不侷限於一定要將家人留在身邊照顧,適時地利用政府提供的照顧資源,或選擇使用住宿機構服務,同時讓被照顧者及照顧者都能從「照顧」中,獲得尊嚴與生活品質,才是最好的照顧安排。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