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搶救地方海洋文化 新北淡水河重現竹筏帆船身影

記者莊淇鈞/新北報導

淡水河上的竹筏帆船重現舊時光。(圖/翻攝畫面)

▲淡水河上的竹筏帆船重現舊時光。(圖/翻攝畫面)

為促進各界重視「竹筏帆船」文化,台東「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合作,千里迢迢從台東,載運Torik-Sanayasay(都歷部落綠島)號竹筏帆船北上,今天(3日)上午自新北市八里龍形碼頭啟航,航行於淡水河上。由於竹筏帆船本身並無動力,必須判斷海流、風向,再輔以人力划槳,所以航行上格外費心。當竹筏帆船升起黃槿樹的內皮風帆,搭配原住民船員的嘹亮高聲,整條淡水河,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

考古學者劉益昌教授(左)與南島社大總幹事劉炯錫教授(右)在竹筏帆船航海文化分享交流會說明。(圖/翻攝畫面)

▲考古學者劉益昌教授(左)與南島社大總幹事劉炯錫教授(右)在竹筏帆船航海文化分享交流會說明。(圖/翻攝畫面)

竹筏帆船是台灣在世界航海文化的特色,同時諸多證據顯示竹筏帆船極可能是史前南島語族從華南到台灣,從台灣到菲律賓的交通工具,且延續至20世紀。但隨著工業化發展,竹筏帆船已轉化為台灣特色的馬達動力塑膠管筏,因此使用自然材料製作竹筏與風帆的技藝、航海技術及對當地海洋地形、海流、潮流、季節風況及生態的知識,也漸漸失傳。

基於竹筏帆船在南島民族遷移史的重要性,以及原住民部落文化的未來性,南島社大在總幹事劉炯錫教授帶領下,自2003年起發起重建竹筏航海文化,經過20多年來不斷拼湊、累積已碎裂的文化史料,終於大致恢復都歷部落的竹筏帆船文化,特別是2023年,Torik-Sanayasay(都歷部落綠島)號竹筏帆船跨越黑潮,往返綠島,用具體行動重現竹筏帆船文化。

今天竹筏帆船自淡水河順利返航後,現場特別舉行《竹筏帆船航海文化分享交流會》,邀請都歷部落竹筏帆船Kacaw(阮文彬)船長、考古學者劉益昌教授、達達創意林舜龍總監等分享與交流,呼籲各界重視機械動力前的在地航海文化。

南島社大劉炯錫教授表示,台灣是海洋島國,海洋曾是眾人利用人力與自然力維生的場域,竹筏帆船則是主要交通工具。台灣四面海域因自然地理、地質、地形、季風、季風流、潮流、黑潮等,每個海岸角落都有其生態特色,建構極高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加上不同的在地原住民與近代移民互動的結果,更產生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成為台灣多元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南島社大將繼續與都歷部落、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合作,重新建造更優良的竹筏帆船,並環島航海,與各縣市社區大學和文史團體,合作推動地方海洋學,甚至將此具備自然美感的台灣特色交通工具,提供給遊客體驗,期待成為方便、好玩、有智慧又環保的台灣特色海上休閒運動。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