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最新發布的《2024全球氣候行動晴雨表》顯示,儘管企業在氣候相關披露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對應對加劇的氣候危機所需的行動仍明顯不足。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大型企業的氣候披露覆蓋率已達94%,披露質量得分為54%,但這些成果仍不足以推動全球氣候議程的實現。
▲安永《2024全球氣候行動晴雨表》顯示,儘管企業在氣候披露方面取得進展,但多數企業缺乏具體的轉型計劃,需加強長期減碳承諾與財務風險管理。(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轉型規劃與長期目標亟待加強
報告揭示了企業在氣候意識與實際行動之間的顯著落差。雖然94%的企業披露了氣候相關信息,但僅41%的企業制定了詳細的氣候轉型計劃。安永全球氣候變化與可持續服務領導人馬修·貝爾博士(Dr. Matthew Bell)和全球氣候與減碳領導人克里斯多夫·倫姆斯登(Christophe Lumsden)在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但全球大多數企業的氣候披露並未充分體現這一點。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報表中,缺乏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或轉型風險的反映,也未提出轉型為淨零經濟的具體計劃。」
根據報告,許多企業在設定長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方面也表現不佳。僅51%的企業設有2030年以後的減排目標,而只有24%的企業獲得了「科學減碳目標倡議」(SBTi)的認證,顯示出企業對長期減碳承諾的不足。
財務影響與地區差異
儘管67%的企業進行了氣候情景分析,但僅36%的企業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財務報表。這種差距反映了企業短期財務規劃與氣候風險長期影響之間的不一致性。然而,德州冬季風暴和加州野火等近期極端氣候事件,已為企業敲響警鐘,未來缺乏準備可能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地區和行業表現差異亦十分明顯。報告顯示,英國和歐盟在披露質量上領先全球,分別獲得69%和60%的得分,這得益於當地的嚴格監管政策。而包括美國、中國和印度在內的主要排放國,雖然佔據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但在氣候行動上進展緩慢。
能源、保險和採礦等行業的表現有所提升,其中能源行業披露質量得分最高(59%)。但即便如此,僅43%的能源公司和36%的保險公司制定了具體的氣候轉型計劃。
推動企業行動的六大建議
針對目前的不足,安永提出六項核心建議,以幫助企業加速實現可持續轉型:
(1)將氣候轉型計劃融入業務戰略,並專注於科學減排目標(範疇1、2和3的排放)。
(2)在財務報表中反映氣候風險,提升透明度與前瞻性。
(3)利用高質量數據支援決策,預測氣候挑戰。
(4)投入足夠資源於可持續發展團隊,確保戰略執行力。
(5)提升董事會的氣候風險管理專業能力,並將高管薪酬與可持續績效掛鉤。
(6)加強跨行業合作,並與公共部門的可持續政策對接。
結論與展望
《2024全球氣候行動晴雨表》強調,雖然氣候披露的覆蓋率顯著提高,但大多數企業在氣候行動計劃上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安永呼籲企業必須採取更具戰略性和透明化的措施,以應對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並加速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2024全球氣候行動晴雨表》顯示出,國際上許多大型企業雖然皆已按照國際要求揭露企業內部與氣候相關資訊,或因氣候披露尚未有成熟的模式能夠依循,抑或是減碳目標設立不夠明確,使大多企業在揭露項目與財報制定方面仍大多沒有將減碳承諾加入未來計畫之內。思享永續服務顧問公司的賴昱瑋會計師認為,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同樣存在,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已將永續相關議題納入法規內,並要求企業逐步達成揭露指標,但與國際上的情況相同,在中小企業方面,這樣的現象更加明顯。 台灣目前正在積極進行企業與民生方面的綠色轉型,然而這個議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較為陌生的。政府除了更大力的推廣普及化相關議題,也應推動大型企業加入國際聯盟,讓大型企業作為領頭角色,在聯盟內與各國的優秀企業相互學習全球領先的作法,這可能有助於台灣企業在氣候揭露上的進步,並開拓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