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據傳川普最快可能於本週內宣布對進口晶片課徵25%至100%的關稅。(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當前美國針對半導體產業的調查已進入關鍵階段,隨著7日公眾意見徵詢截止,晶片業界高度關注川普政府是否將於本週宣布對半導體加徵關稅。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5日接受訪問時,為川普的貿易政策進行辯護,甚至質疑:「為什麼AI晶片一定要在台灣生產?」
《中國時報》報導,根據集邦科技的觀察,此次美國針對半導體的公眾意見徵詢僅收到10條意見,與先前針對銅與木材的近300件相比,反應顯得相當冷淡,令業界擔憂,並認為這可能被視為默許川普政府對半導體加徵關稅,形同亮出「綠燈」。外媒報導,據傳川普最快可能於本週內宣布對進口晶片課徵25%至100%的關稅。
分析指出,若新關稅以「晶圓產出地」作為課徵依據,將對台積電及整體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重大衝擊,並可能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
另外,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5日接受白宮前經濟顧問暨福斯財經新聞網主持人柯德洛(Larry Kudlow)專訪時開場即提及台灣。他指出,川普透過高關稅施壓,接著降至10%作為談判籌碼,藉此迫使各國提出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方案。
盧特尼克強調,美國對外貿易逆差高達1.2兆美元,若能削減29%,等同於提升GDP 1%。他進一步指出,美國擁有頂尖發明與技術,包括iPhone與AI晶片,卻與其他地區擁有相近的GDP成長率,令人不解。他批評美國長期以貿易順差「餵養全世界」,美國敞開市場大門,其他國家卻對其設限。
盧特尼克質疑,「為何那些AI晶片必須在台灣生產?為何它們不能在美國生產?開始在美國建造工廠,你就會看到我們的GDP大幅度領先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