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新聞摘要
6月3日,南韓迎來備受關注的總統大選。從前總統尹錫悅突襲式宣布戒嚴、到遭國會彈劾罷免,這段政權真空期讓韓國陷入政治動盪,內憂外患也接踵而至,包括山林野火、天坑頻傳、經濟低迷、對美關稅壓力四面來襲。面對重重挑戰,飽受壓力的南韓民眾,只希望新總統「至少能順利做完五年任期」,這句原本理所當然的期待,如今卻成了一種奢求。

▲南韓前總統尹錫悅於2024年12月3日突發起戒嚴,引起全國恐慌。(圖/翻攝自尹錫悅윤석열臉書)
一位能「做完五年」的總統 是希望也是奢望?
「我希望下一位總統,至少能平穩完成任期,不要再讓國家陷入混亂。」來自南韓的姜小姐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說道,「去年的政治風暴讓人非常疲憊,從戒嚴令到彈劾案,國會與總統的衝突升溫,也加深了整個社會的分裂與對立。我希望新總統能調和政黨關係,改善經濟問題,並且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而不是追求個人權力。」
另一位市民金先生則直言:「我相信多數國民都在期待一位『做實事』的總統。應該針對高收入階層課稅,同時要照顧到社會中的弱勢族群,不要只是嘴巴說改革,卻忽視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從戒嚴到罷免 南韓40年來最嚴重政治危機
去年12月3日,時任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全國戒嚴,甚至派出軍隊與直升機進駐國會,試圖軍事接管,引發震驚各界的政治風暴。雖然戒嚴只維持約6小時就遭國會推翻,但這場事件仍被視為南韓自全面民主化以來最嚴重的憲政危機。
12月14日,國會通過彈劾案,案件送交憲法法院審理。最終在今年4月4日,憲法法官全員一致裁定罷免成立,尹錫悅正式下台,也成為南韓歷史上首位因戒嚴爭議遭罷免的總統。
回想起那段日子,姜小姐坦言:「那時候真的很恐慌。韓國跟台灣一樣,有過戒嚴的歷史陰影,人民對這種命令非常敏感,也非常害怕。這不只影響了經濟,更讓整個社會情緒陷入低谷。」她也指出,韓國政局不穩也牽動著美方決策,間接影響韓美貿易與軍事合作,「這樣的政治不安,讓人對未來感到更焦慮。」
▲ 尹錫悅發起戒嚴隔日,民眾走上街頭對其行為表示不滿。
青瓦台魔咒 總統幾乎無一安全下莊
事實上,南韓總統「做不完任期」已經不是新鮮事。自1948年建國以來,幾乎每位總統都難逃牢獄、彈劾甚至死亡的命運,因此也被不少民眾稱作「青瓦台魔咒」。
朴槿惠之父朴正熙,是南韓史上執政最久的總統,1972年頒布高度集權的《維新憲法》,確立獨裁統治;從1963年至1979年,連任5屆南韓總統,統治長達16年。最後卻在1979年遭親信、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暗殺身亡。
軍人出身的全斗煥,則被認為是韓國史上最「惡名昭彰」的元首之一。發動雙十二軍事政變奪權後鎮壓光州民主化運動,雖成功上台,但晚年仍被定罪,聲譽毀於一旦。倡導清廉政治的平民總統盧武鉉,在卸任後深陷收賄爭議,最終選擇跳崖自盡以死明志,震撼全國。而朴槿惠也因親信干政案遭彈劾下台、入獄服刑多年;文在寅任內雖風波較少,但卸任後也因女兒與前女婿涉嫌非法利益輸送遭到檢方起訴。
直到尹錫悅,他成為首位在任內宣布戒嚴、又遭罷免的總統,青瓦台魔咒再添上一筆。

▲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曾統治韓國長達16年而後遭暗殺,朴槿惠自己則是在擔任總統任內因親信干政案遭彈劾下台。(圖/翻攝自朴槿惠박근혜臉書)
總統做不滿 是制度的問題嗎?
「南韓總統任期五年、不得連任,這種制度設計看似為了防止長期獨裁,但其實也埋下了不穩定的種子。」對朝鮮半島以及東亞區域發展,有多篇期刊論文研究的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盧信吉分析指出,「因為不能連任,總統往往會在短短五年內集中火力推動重大政策,導致施政急躁,與國會衝突加劇,也讓親信濫權問題頻傳。」
加上南韓設有強力的監察與司法制度,例如公調處(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幾乎每任總統卸任後都難逃司法調查,結果形成「一任總統,一場官司」的怪現象。
天災不斷、天坑頻傳,怪物級野火燒出基層焦慮
除了政治風暴,南韓近來也飽受天災之苦。3月下旬,慶尚北道義城郡爆發野火,迅速蔓延至安東、青松等地,燒毀面積超過4.5萬公頃,相當於6.3萬個足球場,是韓國史上最嚴重的山林大火。根據統計,共造成30人喪生、超過3,000棟建築焚毀,火勢持續149小時才終於撲滅。
此外,過去10年來,南韓也接連出現上千起「天坑事件」。儘管多數地方政府強調是地下水管漏水所致,但根據韓媒調查,深度超過10公尺的「超大型天坑」多數與水管無關,顯示政府對問題診斷可能失準,讓人民安全再受威脅。

▲南韓野火災情嚴峻,歷經149小時才獲得控制。(圖/翻攝自X平台 @sysmedi)
川普2.0關稅 政府壓力山大
政治與自然災害交迫之際,外交戰線也緊張不已。美國總統川普回鍋後對盟國相繼祭出「關稅大刀」。4月24日,韓美兩國在華盛頓召開「2+2」雙邊會談,南韓由財政部長崔相穆、貿易部長安德根領軍,美方則由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出席,希望爭取豁免或調整。
「政治和諧」成全民呼聲 不是換誰當總統,而是換個思維
「關稅問題不只是韓國面臨,全球都在面對新經濟秩序的壓力。但韓國社會目前左右嚴重對立,才是更根本的問題。」市民朴先生表示,「我希望未來總統能在地區發展上更均衡,並真正促成國民和解;像少子化這些長期結構性問題,也必須有實際對策。」
姜小姐則語重心長說:「其實政黨有沒有替換,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能不能實現政治和諧。否則每次換總統,只是換一個人來挑毛病,問題根本沒解決。」
在一片失望與焦慮中,選民對下一任總統的期待變得格外單純,不是要雷厲風行的改革者、也不是要滿腹經綸的戰略家,只要能「平安做完五年」,就是人民心中的理想領袖。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