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終於回歸本業!馬斯克自信放話 特斯拉史上最重要產品將問世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期不只和川普重修舊好,回歸自己老本行後也不忘放話提醒大家,稱自家下一項產品將是「特斯拉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明」,而這項產品正是他承諾了六年的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服務終於快來了。

馬斯克開心宣布,特斯拉史上最重要產品很快就要和大家見面。(圖/翻攝自馬斯克IG)

▲馬斯克開心宣布,特斯拉史上最重要產品很快就要和大家見面。(圖/翻攝自馬斯克IG)

馬斯克本週在社群平台上表示,特斯拉等待已久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預計將在6月22日正式上路,首發地點為德州奧斯汀。他正大力押注自駕車(Autonomous Vehicles, AV)與Robotaxi能為特斯拉帶來轉機,替眼下銷售與獲利下滑的困境注入現金活水。雖然馬斯克熱情宣傳Robotaxi的未來願景,無需人類駕駛的自駕車能接送付費乘客,然而外界對其「安全性」與「商業可行性」仍抱持懷疑。

「人類司機」恐成最大競爭對手

傳統車廠早已卻步。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砸下鉅資後最終喊卡,坦言Robotaxi需要「大量資源投入」,且如今市場競爭白熱化;福特(Ford)更早早放棄自駕車業務。不過,即便老牌車廠退出戰場,專家指出,特斯拉真正的對手,其實是「人類司機」。

美國史丹佛大學網路與社會中心學者史密斯(Bryant Walker Smith)直言:「現在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經濟。」他解釋,若一家企業得付工程師、技術人員與遠端支援費用,卻要與那些自己保養老車、領著微薄收入的Uber或Lyft(總部位於美國,在美為僅次於Uber的第二大叫車公司)司機競爭,「那根本是場硬仗」。

馬斯克的Robotaxi夢想,仍面臨許多挑戰。(圖/翻攝自@elonmusk X平台)

▲馬斯克的Robotaxi夢想,仍面臨許多挑戰。(圖/翻攝自@elonmusk X平台)

實際上路,特斯拉還在追趕

不過,就算6月22日如期啟動Robotaxi服務,特斯拉也只是追趕者。馬斯克也在貼文中坦承,這段時間仍有變數。「現在真正有上路營運的Robotaxi,沒有一台是特斯拉。」史密斯點出殘酷現實。目前真正跑在美國街頭的自駕計程車,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已在舊金山、洛杉磯、鳳凰城與奧斯汀提供每週25萬趟付費接送服務;中國也有多家Robotaxi服務正在營運。

雖然Alphabet並未公開Waymo的獲利情況,但其財報顯示,包括Waymo在內的業務部門去年虧損達41億美元(約新台幣1.2千億元),儘管總公司對該部門投入高達56億美元(約新台幣1.7千億元)。不過,對年盈餘達千億美元的Alphabet來說,這樣的虧損「只是一點小錢」;反觀特斯拉,去年淨利70億美元(約新台幣2千億元),與2023年相比,暴跌53%。

Waymo從2020年開始收費營運,發展迅速,過去半年搭乘人數增幅超過五成。截至今年5月該公司表示,其1500輛車總計完成超過1000萬次付費搭乘,光去年底前還只有500萬次。

▲ 首款特斯拉Model Y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德州路上進行測試,「Robotaxi」標誌還印在車輛側面。

新科技問世 老問題仍在

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網路與社會中心學者史密斯觀察,雖然大多數人一開始搭Robotaxi會緊張,但「幾分鐘後就滑手機,進入放空狀態,一切就變成習以為常」。不過,關於安全的爭議仍在。特斯拉目前使用的「全自動駕駛」技術(Full Self-Driving, FSD),仰賴鏡頭辨識路況,不使用雷達或光達(lidar)技術。

馬斯克對光達向來嗤之以鼻,他曾在X平台發文諷刺:「人類開車又不靠眼睛發射雷射!」他主張,特斯拉僅靠鏡頭與AI就能實現自駕,光達是「不必要又昂貴的感測器」、「蠢到不行」。雖然不用光達能讓成本更具競爭力,但多數專家仍認為,光達在偵測行人或路障方面更具安全保障。

特斯拉需要一場勝仗

對特斯拉來說,這場Robotaxi賭注不只是技術挑戰,更是生死攸關的商業轉機。公司去年不僅首次年銷量下滑,單季業績更創下最大跌幅,部分原因是馬斯克積極涉入政治議題,招致市場反感。

特斯拉股價在去年12月中曾因馬斯克與總統川普交好的利多預期而創新高,但此後已大跌超過三成。儘管如此,馬斯克與他的支持者仍堅信,自駕車與Robotaxi將成為特斯拉價值暴漲的關鍵,因為無人車可全天候運作,不需休息。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