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前言
台灣近日發生多起有中國口音者,在台北四處拍攝公共設施,如學校、捷運站等,引起台灣民眾警惕。儘管有網友認為部分台灣人對於這些拍照行為反應過激,台北市長蔣萬安也稱「台北人情味都走味了」,但這類遭敵國金錢滲透、指派平民任務的案例就正在以色列活生生上演。英媒報導稱,伊朗透過金錢誘惑以色列「素人間諜」,先從簡單發傳單拍照任務下手,誘使他們幫伊朗蒐集情報,合作一陣子之後,伊朗派發任務的難度會增加,包括偷裝GPS追蹤器,甚至暗殺任務。
中國口音人士四處拍公共設施 台灣民眾警覺
近日在台灣,屢次傳出疑似中國人(有中國口音)拍學校、捷運站,甚至拍自強隧道引起台灣民眾警惕,有憂心的網友將這些可疑人士拍照上傳網路,引發論戰,台北市長蔣萬安上月27日也針對「自強隧道拍照案」表態,感嘆稱「過去驕傲的人情味走味了」。

▲一名女遊客在自強隧道拍照,被男子錄影公審(圖/翻攝自吳宗憲臉書)
然而,網友的疑慮恐非杞人憂天。根據英國《衛報》6日報導,在以色列,就發生伊朗以金錢誘惑以色列民眾,要求拍各項設施、放置指定物品,甚至開高價要求殺害總理納坦雅胡。自從2024年4月首次轟炸以色列之後,至今已有超過30名以色列人遭控為伊朗提供情報或完成任務。滲透規模與網絡之大,讓以色列全國震驚。
報導指,許多案例中,伊朗都是先用匿名訊息聯繫與派工,並從小任務開始,用金錢誘使以色列「素人間諜」辦事,之後隨著任務風險上升,支付的酬勞就會跟著提高。
伊朗間諜戰靠群眾外包派任務 以色列靠情報機構
法院文件指出,儘管伊朗過去一年相關間諜活動激增,但仍未成功執行刺殺以色列高層官員任務。不過,有相當多以色列人願意執行小規模任務,可能已讓這場間諜戰以「群眾外包」的方式蒐集了許多戰略地點的資料,這些地點後來成為伊朗飛彈攻擊的目標。
以色列當然也有對伊朗執行間諜行動,但方式傳統、成效也較顯著。以色列是透過政府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執行任務,成功在6月13日凌晨短時間內,鎖定並刺殺伊朗高層指揮官與核科學家等眾多目標。
以伊雙方互控間諜滲透 伊朗至少已處決6間諜
伊朗國營媒體法斯通訊社(Fars News Agency)報導,戰爭爆發以來,伊朗官方已逮捕逾700人,指控他們為以色列從事間諜活動。但這些審判皆為秘密進行,至少已有6人被即刻處決,使外界無從判斷這些所謂間諜網絡到底是事實,還是官方的誇大與恐慌。
相較下,以色列境內被控為伊朗從事間諜活動者,有較透明的偵辦流程。目前以色列檢察官已提交詳細起訴書,雖然在這一波逮捕中目前僅一人被判有罪,仍須釐清個別責任與罪責,但從法院文件中可以清楚看出伊朗如何大規模撒網、招募潛在間諜的手法。

▲伊朗展開「群眾外包」模式,在以色列招募素人間諜。(圖/翻攝自Pixabay)
「你有戰爭情報嗎?我們願意出錢買!」
法院文件點出,伊朗通常會從匿名簡訊開始,一則由「新聞機構」所發的訊息寫道:「你有關於戰爭的情報嗎?我們願意出錢買。」另一則由「德黑蘭-聖城(耶路撒冷)」傳給一名巴勒斯坦裔以色列公民的訊息則更直接:「自由的耶路撒冷團結了穆斯林,請傳送有關戰爭的情報給我們。」
訊息中附有Telegram應用程式的連結,新的對話便由此展開。伊朗最開始會先提供簡單任務,如果收件者有興趣,這個神秘聯絡人會建議對方註冊PayPal帳號和一個用來接受虛擬貨幣款項的應用程式。
去公園確認是否有指定物 2.9萬台幣輕鬆入袋
以2024年9月29日被捕的一名嫌疑人的案子來說,他接收的第一項任務是前往一座公園,檢查某處是否埋有一個黑色袋子,報酬接近1000美元(約2.9萬台幣)。這名嫌疑人到現場後發現沒有袋子,他事後還錄製影片證明完成任務。
之後該嫌疑人被指派其他任務,例如分發傳單、張貼海報或塗鴉,內容大多是攻擊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標語,例如「我們團結一致反對比比(Bibi)」(納坦雅胡暱稱)、或「比比引來真主黨」、甚至「比比 = 希特勒」。
受雇拍港口、軍事設施 這些地點之後都被伊朗攻擊
接下來的任務進階成拍照。一名亞塞拜然裔以色列人就受雇拍攝全國各地的敏感設施,後來他為了賺更多錢,還搞成家族事業,讓家人一起幫忙拍照。
他們拍下了海法的港口設施(後來在6月的12天戰爭中成為飛彈攻擊目標)、內蓋夫的內瓦提姆(Nevatim)空軍基地(2024年10月也遭飛彈襲擊)、以色列的鐵穹飛彈防禦系統據點,以及特拉維夫北部的格利洛特軍事情報總部。
而那名曾接任務到公園尋找黑色袋子的民眾,後來被要求拍攝一名在魏茲曼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任職的核科學家的住家。該研究院是以色列的頂尖科學中心,也是伊朗情報部門高度關注的目標,因為以色列也暗殺不少伊朗科學家,過去15年間就有5名伊朗科學家被以色列摩薩德情報機構殺害。
相較以色列摩薩德機構 伊朗撒網徵素人間諜
為了報復以色列,在這次為期12天的戰爭中,伊朗以彈道飛彈襲擊了魏茲曼研究院,而素人間諜所拍攝的照片很可能為攻擊目標鎖定提供了協助。不過,這場暗殺科學家的行動最終失敗,事實上,無論是伊朗情報與安全部(MOIS)還是革命衛隊(IRGC),似乎都未能成功刺殺任何目標。
與摩薩德依靠滲透訓練有素的精英幹員潛入伊朗不同,伊朗情報單位的策略是測試這些「素人間諜」究竟願意做到什麼程度。
以色列情報專家梅爾曼(Yossi Melman)引述國家安全局「辛貝特」(Shin Bet)官員的話形容這種方式是「撒網式賭博策略(spray-and-pray approach)」,也就是對大量人進行小成本投資,期望從中培養出少數高價值的情報人員。
從簡單任務開始 拍照、塗鴉再到放火
所以可觀察到,當這些「素人間諜」完成貼海報、拍照片等簡單任務後,就會被要求執行報酬更高的工作。在拍攝完魏茲曼研究院核科學家住家後,其中一人就收到更高報價,要他殺死這名科學家及其家人並焚燒住家,完成後可獲得6萬美元(約174萬台幣)酬勞。
根據起訴書內容,該「素人間諜」接受任務,並外包4名當地的小混混(巴勒斯坦裔以色列公民)。2024年9月15日晚上,這支擬執行暗殺行動的小隊抵達魏茲曼研究院門口,但被警衛擋下後便默默開車離去,行動宣告失敗。
行動失敗的隔天,伊朗聯絡人再次要求該「素人間諜」返回魏茲曼研究院,拍攝更多照片。由於他是猶太裔以色列人,又是白天造訪,相較下不太引人注意,便成功與守衛交談後進入園區,拍攝該名科學家的車輛,因此獲得709美元(約2萬台幣)報酬,接著被問是否願意在車上安裝GPS定位器,這次他拒絕了。

▲缺錢者容易被伊朗情報部門盯上。 (示意圖/翻攝自Unplash)
以色列情報部門:伊朗太心急沒耐心培養長期間諜
這樣的模式在起訴書中屢次出現。雖然伊朗招募人員確實成功找到許多願意替他們拍照、發傳單的以色列人,但德黑蘭的情報部門似乎過於心急,未能耐心培養長期間諜。
有些人僅在完成初步任務幾天後,就被問是否願意暗殺高級官員。那群亞塞拜然裔「素人間諜」也曾被要求尋找殺手,但最後他們拒絕。那名拒絕替科學家車輛安裝追蹤器的「素人間諜」,隔沒幾天又被問是否考慮向納坦雅胡的車丟汽油彈。
截至目前,這波案件中只有一名嫌犯已認罪並被定罪入獄。
被定罪入獄者曾缺錢 想找生意反被伊朗盯上
這名目前認罪遭判10年的「素人間諜」是72歲的馬曼(Mordechai “Moti” Maman)。他去年春天被伊朗情報單位找上,當時馬曼剛與一位年紀小很多的白俄羅斯女子結婚,且因多次創業失敗急需資金。
馬曼曾在土耳其南部的薩曼達(Samandag)生活數年。2024年4月,他聯絡兩位當地認識的兄弟,問他們是否有賺錢的機會。這對兄弟表示,他們與一位名叫「艾迪」(Eddie)的伊朗人有一項獲利豐厚的進口業務,販售乾果與香料,並建議馬曼與他見面。
4月,馬曼飛往薩曼達,但艾迪聲稱因為伊朗的行政程序無法離境,因此改派兩名同事代為會面。隔月,馬曼再度受邀前往土耳其東南部偏僻小鎮的於克塞科瓦(Yüksekova),並住進由艾迪買單的飯店。當時艾迪再次表示自己無法入境土耳其,但他告訴馬曼,有方法可以偷渡馬曼進入伊朗。馬曼同意了,5月5日當天藏身一輛貨車內進入伊朗。

▲伊朗曾要求馬曼暗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圖/翻攝自X平台 @netanyahu)
先被要求放指定物和拍照 之後獲派暗殺納坦雅胡任務
抵達伊朗後,馬曼在一家豪華飯店與艾迪和另一名伊朗官員會面,對方向馬曼提出三項任務,完成後每項任務可獲數千美元報酬:一是在以色列指定地點遺留金錢或武器;二是拍攝人潮聚集的地點;三是傳訊息威脅其他特工,特別是那些「已從伊朗拿到資金遲未執行任務」的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
馬曼表示需要考慮後再決定,隨後被偷渡回土耳其。他在於克塞科瓦獲得1300美元(約3.7萬台幣)現金,作為這趟行程的部分報酬。
到了8月,馬曼再度前往土耳其,且再一次被偷渡進伊朗,與艾迪及他的夥伴會面。這次任務更加嚴峻,伊朗開價15萬美元(約436萬台幣),要求他刺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以及國家安全局局長巴爾(Ronen Bar)或時任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二選一。
以色列檢方:馬曼百萬價碼談不攏 未接下暗殺任務
根據檢方說法,馬曼聲稱自己在黑道中有人脈,有可能完成任務,但他開出100萬美元(約2900萬台幣)的報價。伊朗認為價格太高,於是提出另一選項:刺殺前總理班奈特(Naftali Bennett),報酬為40萬美元(1160萬台幣)。但據稱馬曼堅持要100萬美元,雙方最終無法達成協議。
他最後拿到5000美元(14.5萬台幣),並在8月29日飛抵特拉維夫,在機場遭國安局人員逮捕。
今年4月29日,馬曼因與外國情報人員接觸及非法進入敵國等罪名認罪,遭判處10年有期徒刑。他的律師貝瑟格利克(Eyal Besserglick)表示,因刑期過重,已提出上訴。
律師辯護:馬曼為保命才表面配合伊朗
貝瑟格利克表示,馬曼直到最後一刻都以為艾迪只是經營葡萄乾與香料的伊朗商人,就連偷渡運輸時,都不知道自己是要去伊朗。他否認馬曼曾開價100萬美元,主張他的當事人只是為了保命,不得不表面配合伊朗的計畫,「難道更好的結果是他被綁架、或在貨車裡被殺害嗎?」
貝瑟格利克向《衛報》表示,馬曼在獄中遭毆打,被關在牆壁塗滿排泄物的髒亂牢房中。他說:「他犯下了嚴重的錯誤,但他不該因此送命,否則最終將沒有人為此事負責。」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