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醒,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劑可能擾亂腸道菌叢。(圖/PIXABAY)
食品內添加的防腐劑,恐擾亂腸道健康。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加工食品中常見的防腐劑,例如苯甲酸鈉、丙酸鈣等,可能破壞腸道菌叢的細菌平衡,影響身體健康,且損害嚴重,像是吃了受污染的食物,食用時應多加注意,多以原型食物為主。
江守山在臉書粉專指出,食品標籤上通常會以小字形式列出防腐劑,例如苯甲酸鈉、丙酸鈣和山梨酸鉀,可能破壞腸道菌叢的平衡。這類防腐劑具有強大的抗菌特性,雖有助於保存加工食品並延長保質期,但它們也可能殺死腸道所需的細菌。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表示,損害可能相當嚴重,更形容結果猶如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他們研究羊毛硫肽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影響,發現其會殺死病原體和共生菌,也就是所謂的「友善」細菌。另外,也測試了乳酸鏈球菌素(Nisin)對腸道菌叢的影響。
江守山解釋,乳酸鏈球菌素是比較傳統的防腐劑,常見於啤酒、香腸、起司和沾醬中。研究發現,乳酸鏈球菌素可能與新型羊毛硫肽抗生素具有相同效果。乳酸鏈球菌素是由生活在乳牛乳房的細菌所產生。研究員也指出,乳酸鏈球菌素本質上是一種抗生素,長期以來被添加在食物中,但它如何影響腸道菌群,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另外,營養師薛曉晶也曾提到,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不只影響消化吸收,還調控情緒、壓力反應、專注力與記憶力,腸道菌群若是失衡,大腦運作也會受到影響,平時可多攝取黑木耳、堅果、優格及燕麥,有助於提升注意力,減少焦慮與壓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