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讀書難改命運?高房價下世代剝奪 章定煊:台灣恐陷美式動盪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近年年輕人世代剝奪感強烈,每每有相關話題出現在網路上,就會引發討論。(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近年年輕人世代剝奪感強烈,每每有相關話題出現在網路上,就會引發討論。(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高房價、高物價重壓年輕世代,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討論「我們這一代是否真的害慘年輕人?」討論世代剝奪問題,直指7年級面臨大考改制、兵役變革、金融海嘯、薪資停滯等問題層出不窮,而其實每一個世代剛出社會都會有類似感受,引發廣大共鳴,面對各世代「被剝奪感」,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真正問題是「階級已難流動」,台灣正步入結構性停滯,若不正視,未來恐出現美式社會動盪。

章定煊觀察,當前社會明顯分化為「有房階級」與「無房階級」、「資產階級」與「勞動階級」,而資本優勢不斷複製。即便取得大學文憑,若非台清交成等頂大畢業,即使進入科技業也僅止於藍領技術員,而觀光、餐飲等科系學生畢業後,職涯多仍停留基層。在房價長期跑贏薪資下,年輕人再努力也難突破階級限制。

網友指出,各世代剛出社會都有被剝奪感,但其實都有翻身機會,引起討論。(圖/翻攝ptt home-sale)

▲網友指出,各世代剛出社會都有被剝奪感,但其實都有翻身機會,引起討論。(圖/翻攝ptt home-sale)

讀書改變命運已失靈

章定煊進一步指出,階級流動的失靈,將逐步引爆社會不滿與制度崩壞。他舉總統賴清德為例,早年只要考上好大學、買房不難,自然能順利翻轉階級,甚至當上總統,如今即便努力準備、學習再好,也可能淪為端盤子、鋪棉被的工人階級,青年普遍感受到努力無望,因此選擇「躺平」,導致教育、職場與社會氣氛普遍低迷。

章定煊警告,當制度內已無法實現流動,社會將轉而追求制度外的方式突破現狀,可能導致選出極端領導人、出現實體暴力或激烈抗爭。他指出,美國今日種族對立、貧富差距所引發的治安惡化、極端政治路線,便是階級停滯的結果,台灣正處於相似的初期階段,若不及早處理,未來恐步上後塵。

章定煊指出,台灣要終止世代剝奪感,首要是改變房市政策,讓「社會階級」再度流通。(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章定煊指出,台灣要終止世代剝奪感,首要是改變房市政策,讓「社會階級」再度流通。(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借鏡新加坡「階級流通」才是正道

對於如何重啟階級流動,章定煊舉新加坡作為借鏡。他指出,李光耀當年政策主軸就是「讓全民有房」,政府主動協助民眾購屋,並透過混居政策避免族群與階級隔離,成功阻止貧富差距與社會分裂擴大。而台灣仿效的歐美方式,僅強調租屋權益保障,未從根本解決資產累積問題。

章定煊也批評,台灣長期由學歷菁英主導政策方向,掌權官員多來自台大等名校,本身即屬既得利益者,往往缺乏對社會底層感受的理解與同理。他直言,這些人只會把資源留給下一代,不是送出國念書、就是提前買房成為「小資產階級」,對階級複製毫無警覺,才是當前社會最深層的隱憂。

#新聞幕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