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捷克合作援助烏克蘭前線最受衝擊區域,3位烏克蘭市長接受中央社專訪,讚揚台灣援助對當地提供心理、經濟層面重要支持,鑒於台烏皆受強鄰威脅,他們歡迎台灣媒體與相關單位前往勘查,學習社會韌性與禦敵經驗。

▲烏克蘭維基次夫市正在打造地下學校,維護學童就學安全。(圖/中央社)
過去幾個月,俄軍將跨過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界列為關鍵戰略目標,進行猛烈攻擊。台捷6月27日簽署援烏合作備忘錄,其中移動式水處理設施建置計畫,將嘉惠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38萬居民。該州3位市長日前出席在羅馬舉行的「烏克蘭重建會議」,接受中央社專訪描述當地現況及與台灣合作情形。
◎梅若瓦市長:援助展現台烏站在一起
前線城鎮梅若瓦(Mezhova),是常遭俄羅斯轟炸的城鎮之一。市長札澤斯基(Mykhailo Zrazhevsky)向中央社表示,該城居民原約1萬5000人,戰爭發生後人數減少,「從2014年開始,我的城市就是面對俄羅斯侵略的前線,現在每天遭受各種砲彈與無人機攻擊,因此許多家庭被迫撤離。」
札澤斯基感謝台灣與捷克合作維護當地基礎設施,「台灣伸出援手,此舉首要是傳遞了心理層面的支持,展現世上許多國家願意跟烏克蘭站在一起,對抗俄羅斯侵略」。
在經濟層面,他表示戰爭爆發後,當地經歷許多不同階段需求,目前最希望吸引優質投資者,前往協助重建工作,對梅若瓦而言,最需要的是重建基礎建設,特別是有關水資源與垃圾處理。
◎馬爾加涅茨巿長:曾與台灣藝術家合作 印象極佳
馬爾加涅茨巿(Marhanets)距離俄羅斯佔領區的札波羅熱(Zaporizhia)核電廠僅5公里,是俄軍重點攻擊城鎮。市長玻洛維克(Hennadii Borovyk)向中央社表示,「當地居民先前約有5萬人,因每天都遭到無人機、砲彈轟炸,目前約有2萬居民已撤離。」
玻洛維克描述,當地盛產稀有重要戰略資源錳礦,採礦是最被關注的產業,即使每日遭俄軍轟炸,市府仍盼不間斷供應各種服務給民眾,「在戰爭下維持日常生活非常困難,但烏克蘭人民很堅韌、堅強」,因此他要特別感謝國際社會,對維繫當地基礎設施提供援助,該城目前最急需改善飲水供應系統,例如修建新水管。
聽到記者來自台灣,玻洛維克高興表示,在台捷此次合作援助案之外,該市也曾與台灣人合作,他去年曾接待來自美國的台灣藝術家,捐贈給當地2台垃圾車,「台灣藝術家來訪後,很喜歡我們的城市,現在還有意進一步推動文化合作計畫,由我們提供土地,讓他們興建文化中心。」
玻洛維克強調與台灣合作經驗總是很愉快,旅美台灣藝術家擬用當地遭受轟炸的砲彈碎片,打造2個能敲響的大鐘,一個放置在馬爾加涅茨巿,另一個運到美國展示。

▲烏克蘭在戰爭中努力同步執行重建工作,烏克蘭城市維基次夫市在當地興建地下學校,讓孩童上學能更加安全。(圖/中央社)
◎維基次夫市長:歡迎台灣來考察禦敵經驗
維基次夫(Verkhivtseve)市長史維里克(Mykhailo Svitlyk)向中央社表示,該市人口約1萬3000人,深刻感受戰爭衝擊,因為該市接收來自東部戰區大量撤離居民,「我們試圖提供他們住宿及所需服務,因為很多烏克蘭人不願再撤到更遠區域,他們希望住在靠近家的地方。」
史維里克坦言,烏克蘭人並未預期戰爭會如此曠日耗時進行,俄烏戰爭也和二戰經驗完全不同,得面對無人機跟各種不同武器攻擊 ,「雖很辛苦,但我們是烏克蘭人,這是我們的土地,我們必須努力守護。」
史維里克表示,在戰爭中維繫正常生活十分困難,尤其對孩童心理負擔很大,因為四週總充斥防空警報與戰鬥機聲音,不時有炸彈空襲,市府最關注的是居民安全,特別是孩童安全,為此當地正打造「地下學校」來保護就學安全。
史維里克表示,「台灣與捷克合作案,對該區域帶來莫大幫助,在此危難時刻,任何心理與經濟上的援助,對我們都是至為關鍵的。」
史維里克說,烏克蘭是民主國家,從總統到每個市井小民,都期待至終能獲得公平的正義,他感謝每個幫助烏克蘭的國家,烏克蘭想讓全世界知道,烏克蘭是民主聯盟一部分,想努力發展壯大、向前邁進。
史維里克表示,他知道台灣、波蘭等國都在從俄烏戰爭汲取經驗,「我們無法選擇鄰居,當鄰居想對你強取豪奪,你必須維持堅強。」因此他誠摯邀請台灣媒體及相關機構前往實際考察,看當地如何建造新的地下學校,如何布置軍事防禦,如何疏導撤離民眾,
對於台灣擬打造全民防衛韌性,史維里克向記者說,「請帶著你們的相機去我們社區看看,我們將展示目前正發生的一切,及我們如何應對。」(中央社羅馬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