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中國三度拋美債藏玄機?持有創16年新低 美元霸權鬆動了?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2025年5月再度減持美國國債,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並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紀錄。(圖/資料照片)

▲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2025年5月再度減持美國國債,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並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紀錄。(圖/資料照片)

根據美國財政部7月17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 TIC)顯示,中國於2025年5月再度減少對美國國債的持有規模,從4月的7,572億美元降至7,563億美元,減幅約9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個月減持,也是自2009年3月以來最低持有水準。

這波連續減持也使中國在美債的全球持有排名降至第三,僅次於日本與英國。同期內,日本增持5億美元,總持有量達1.135兆美元,穩居全球最大美債持有國;英國則增持17億美元,累積至8,094億美元,居次。

值得注意的是,5月增持美債幅度最大的是加拿大,單月增幅高達617億美元,總持有金額達4,300億美元,顯示其對美債市場的信心明顯上升。

儘管中國持續拋售美債,但整體外資仍呈現淨流入態勢。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5月外國機構與投資人淨增持美債324億美元,使外國總持有金額提升至9.045兆美元,並連續第三個月維持在9兆美元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外國持有美債總量年增11.2%,反映全球資金仍高度信賴美國債市的穩定性與流動性。

進一步拆解數據,5月外國對美國長短期證券的資金淨流入達3,111億美元。其中,私人機構貢獻最多,流入規模達3,332億美元,部分被外國官方機構淨流出221億美元所抵銷。

有分析指出,中國近期減持美債的舉動,可能與其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支撐人民幣匯率或增加黃金等非美元資產配置有關。在中美貿易與金融摩擦持續之際,北京似乎正逐步實踐「去美元化」策略,以強化金融自主性。

然而,在其他主要經濟體加碼買進美債的同時,中國的退出對整體市場造成的壓力相對有限。短期內,美債市場仍有充足買盤支撐,資金流動性與信用品質並未受到明顯影響。未來若中國繼續調整持債策略,是否會影響中美金融互動與美元地位,仍值得各界持續觀察。

#新聞幕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台中市國民黨立委黃健豪罷免案 當事人及罷團親上火線說明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