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曾宜婕/綜合報導
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據NHK報導,在這次的參議院選舉中,由自由民主黨(自民黨)和公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僅拿下47席,未取得控制參議院的必要50席席次,意味著執政聯盟在參議院未獲過半席位。這是日本自1955年以來,執政黨首次在議院未獲得多數席位的情況下執政。選舉結果除了暗示著選民對執政黨的不滿,國內的新興右翼政黨也在此次選舉中快速崛起。

▲日本參議院於20日舉行選舉。(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石破茂選後說了什麼?
彭博社報導指,儘管在這次的參議院選舉中,執政聯盟仍獲得47席(自民黨39席、公民黨8席),但對石破茂而言,這次選舉是自去年10月成為首相以來的二次慘敗。在周日(21日)晚間的記者會上,當石破茂被反覆提問是否會繼續擔任首相一職時,他只簡單回覆「是的」。石破茂表示:「我身負許多國家使命,包含提高薪資以因應通膨、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千萬億日圓以及應對日益緊張的國安局勢。」他當時接著說:「即使票數仍在統計當中,但我們似乎仍在眾多政黨中贏得最多席位。」
選舉結果對市場轉變影響?
整體而言,執政聯盟失去了19個席位,差3席成為參議院中過半數的政黨。這項結果也顯示人民對於生活花費緊縮的不滿,導致執政聯盟支持率下降,而主張減稅或是反對外國人大量湧進國內的民粹主義右派小黨卻因此受益。
市場也擔心石破茂逐漸被削弱的領導力將會迫使執政聯盟對在野黨做出讓步,包含縮減消費稅。而日本公債殖利率已在20多年來創下新高,投資者也越來越懷疑議員是否能夠有效控制支出。在選舉結果公布後,日圓在早盤升值0.7% ,日本股市和債市因國定假期休市,但周一早盤股票期貨幾乎沒有變動。
執政聯盟將面臨什麼困境?
參議院內席位差距縮小可能使石破茂的政策推動更加的困難,導致複雜化和美國的貿易談判,石破茂首相職位也可能因此不保。先前三位失去參議院多數席次的自民黨首相都在短短兩個月內下台,其中包含2007年安倍晉三首次執政。
在1993年眾議院選舉後,八黨聯盟曾短暫的將自民黨趕下台,但這次似乎不太可能。在野黨目前分裂成數十個政黨,即使對石破茂提起不信任案,也很難團結提出穩定的替代方案,這意味著自民黨只能透過逐一協議以勉強獲得各方支持。
選舉結果反映選民哪些態度?
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選舉結果代表著,年輕選民正逐漸脫離這些歷史悠久的政黨。他們質疑社會福利是否值得他們承受稅收負擔,也對大量外國人到國內工作和旅遊感到堪憂。時常評論政治的法政大學教授河野有理(Yuri Kono)說道:「這可能是日本政壇根本性轉變的開始。」
雖然民眾不是很支持提升利率以降低通膨,但也對於石破茂政府提出的臨時公用補貼以及其他現金補助越來越反感。相反的,在野黨降低消費稅以減輕民生壓力在這次選舉中獲得選民青睞。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獲得22席位,他們主張2年內食物免收消費稅。「國民民主黨」則獲得17席位居第三,比先前多了4席,該政黨主張降低消費稅以及增加實得薪資。新興右翼政黨「參政黨」利用國內的排外國人情緒,並打著「日本優先」的口號,從以往僅有的1席到這次大幅躍進成14席,成為參議院第三大在野黨。
新興在野黨「參政黨」為何崛起?
參政黨是個2020年4月才組成的新興政黨,靠著社群媒體的宣傳,以及候選人談話簡明扼要的風格獲得不少年輕選民的青睞。參政黨看準民眾對於目前高房價、高油價等民生問題的不滿提出許多減稅政策。此外,近年來日本民眾對於大量湧進的外國移民和遊客感到憂慮和不滿,參政黨也對此打著「日本優先」的口號,主張應該優先保護本國人的權益和居住空間,這些主張和宣傳策略深受不少選民支持。
日本政壇面臨哪些危機?
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表示,他將根據周一(21日)記者會上石破茂的言論,考慮是否要在眾議院提交對石破茂的不信任案。權力較小的參議院無權任命首相、舉行不信任投票或阻止預算案的通過。但它可以推遲或阻止其他立法,可能導致政策制定過程陷入僵局。回顧2008年,因美國次級貸款的問題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參議院曾否決政府對日本銀行總裁人事的提名。
在政壇動盪的危機下,日本必須在8月1日前和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談判,否則對美的出口關稅將會從原本的10%暴增至25%。彭博經濟指出,這將會使日本中期GDP減少0.9%。同時,日本也面臨川普要求增加國防預算的危機。
神奈大學的政治專家大川千壽(Chihiro Okawa)教授指出:「對石破茂而言,在現在的情況下持續擔任首相職位將會非常的艱辛。」他說道:「現階段接手領導職位將會是燙手山芋,風險極大且非常不受歡迎的挑戰。任人都不會想處理這岌岌可危的情況。」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