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台新與新光金控合併揭牌,掀起台灣金融整併歷史新頁,然而,台新新光金控揭牌首日,股價震盪劇烈、賣壓沉重,35萬張成交量爆量開盤,台新新光金股價一度重挫逾5%。(圖/攝影鄭孟晃)
台灣金融市場迎來史上首次金控對金控的合意合併案,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於7月24日正式完成合併,並舉行「台新新光金控」揭牌儀式,揭示新品牌邁入新紀元。然而,這場具有象徵意義的揭牌儀式,背後卻籠罩著市場的不安氛圍。除了組織與文化整併的人事挑戰,台新新光金控掛牌首日股價大幅震盪,早盤即爆出35萬張巨量,股價一度下挫逾5%,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也為這場被視為「雙贏」的合併案蒙上諸多考驗。
在這場隆重揭牌典禮上,台新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副董事長魏寶生、總經理林維俊、財務長賴昭吟等主管皆親自出席,並以全新的品牌視覺,象徵合併後邁向整合新階段。合併後的台新新光金資產總額突破8兆元,一舉擠下台灣金控,晉升為全台第四大金控,僅次於國泰金(13.3兆)、富邦金(11.78兆)及中信金(8.5兆)。在金融產業版圖重整之際,此次合併被外界視為吳家兄弟歷經多年角力後的整併勝利。
新光金自2002年成立至今已走過23個年頭。去年,創辦人吳東進痛失經營權後,曾試圖與中信金董事長辜仲諒聯手阻擋台新金的併購,但最終無功而返。歷經近兩年的交涉與審查,今合併案獲公平會批准,並完成更名上市程序,新光金自此正式走入歷史。新金控的英文名稱為「TS」,股票代號維持2887不變,旗下子公司除新光人壽外,其餘如元富證券改名為台新證券、新光銀行改名為台新銀行,顯示整體整併與品牌統一策略全面展開。
不過,這樁金融史上的合併案,在市場上卻迎來極大的變數。由於換股條件設定為1股新光金可換得0.672股台新金普通股與0.175股「辛種特別股」(年息1.665%,三年期),換算相當於0.752股台新金。以新光金最後交易日(7月11日)收盤價11.8元換算,有約16%的換股溢價空間,因此引來大量套利資金進場。7月11日當天,新光金爆出115萬張歷史第三大量,台新金亦湧進63.87萬張大量,股價飆升至18.3元,形成巨額短線籌碼。
這批套利資金成為今日股價重挫的主因。新光金已於11日下市,換發新股的舊股股東在台新新光金首日開盤即急於出場,早盤10分鐘即湧入12萬張賣單,半小時突破20萬張,股價跌幅迅速擴大至逾5%,最低下探至16.3元,幾乎回吐本月全部漲幅。截至上午11點半,成交量已近35萬張,高居上市櫃交易量榜首。
此外,籌碼面的激增也讓市場出現不安。外資在7月14日至23日期間賣超台新金6.2萬張,自營商也賣超逾5,700張,唯有投信大舉進場買超23萬張,反映法人間對新金控的分歧看法。雖然資產規模與市值上升有助提升金控地位,並一舉將市值拉升至4,500億元、擠進台股前20大,但市場仍關注幾個潛在風險。
其一,是新光人壽多年來面臨利差損與淨值偏低的財務困境,合併後將直接進入台新金控體系,勢必對整體資本適足率造成壓力;其二,兩大體系在企業文化、管理架構、資訊整合等方面的磨合,將是長期挑戰;其三,未來若無法持續拉抬新光壽險獲利,將可能稀釋整體獲利能力,導致合併反而拖累台新原有體質。
市場分析認為,合併首日就爆出如此驚人的賣壓與跌幅,反映投資人對短期內整併效益的懷疑與套利資金的出清壓力。儘管台新金透過此次整併成功補上壽險拼圖,實現銀行+保險雙輪驅動的藍圖,但整併後如何平衡資本結構、提升營運效率與維持穩定股東權益,才是真正的考驗。
台新新光金的成立固然開創台灣金控合併的新篇章,但市場首日反應顯示,未來恐怕還得歷經一段長時間的整合與調整,才能真正實現從1+1大於2的理想。

▲台新與新光金控合併揭牌,掀起台灣金融整併歷史新頁,然而,台新新光金控揭牌首日,股價震盪劇烈、賣壓沉重,35萬張成交量爆量開盤,台新新光金股價一度重挫逾5%。(圖/攝影鄭孟晃)

▲台新與新光金控合併揭牌,掀起台灣金融整併歷史新頁,然而,台新新光金控揭牌首日,股價震盪劇烈、賣壓沉重,35萬張成交量爆量開盤,台新新光金股價一度重挫逾5%。(圖/攝影鄭孟晃)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