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蔡詩偉教授指出,消防員工作情境、輪班制度作息等,已干擾他們的生理節律,恐增執勤時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還記得台劇「火神的眼淚」嗎?我國消防員相當辛苦,除了出勤外也常得輪班留守。台灣職業衛生學會最新調查指出,多達34.9%的消防員正處於「職場壓力過高」狀態,且超過一半回報睡眠品質不佳,增加執勤時的風險。專家指出,減輕消防員壓力4大關鍵因子,為改善勤務時間、待命壓力、睡眠品質、提供完整情緒支持系統。
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攜手台灣職業衛生學會今日發表「特殊職業類別身心健康與食安問題計畫」,研究顯示有超過三成消防員長期處於睡眠不足與心理壓力中,將可能衍生出許多不容忽視的身心健康問題。總計畫主持人暨台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蔡詩偉指出,消防員作為災害現場的先鋒,其工作情境、輪班制度的作息,已干擾他們的生理節律,導致慢性疲勞與睡眠品質下降。這些因素將進一步影響了消防員的專注力、判斷力與認知功能等,並增加執勤時的風險。
子計畫主持人、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林澤聖,2024年10月起進行「消防員輪班制度、職場壓力與認知表現之相關性研究」,於中部地區消防單位收案共557位18至65歲的消防員。透過JCQ職業壓力量表、PSQI睡眠品質量表及結構性問卷綜合評估消防員的勤務型態與壓力來源,研究發現,多達34.9%的消防員正處於「職場壓力過高」狀態,且超過一半回報睡眠品質不佳。

▲調查顯示,有高達34.9%的消防員處於職場高壓,更有超過半數回報睡眠品質不佳。(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他說,消防員的睡眠障礙問題相當普遍,研究發現「19.1%消防員曾因壓力與疲勞導致執勤瑕疵」,包含裝備遺漏、檢查不完全、應變反應遲緩、溝通協調失誤,救援技術受限,嚴重影響救災救護工作的安全與效率。減輕消防員壓力的四大關鍵因子包含:勤務時間、突發任務、睡眠問題,以及情緒支持。其中,尤以輪班制度與待命壓力最為顯著。若消防員每週有2至4天能於待命期間安穩小睡一小時以上,工作壓力風險可顯著下降56%;若能達到5天以上,工作壓力風險更可降至64%。此外,良好的睡眠品質(PSQI<6)也被證實能顯著降低壓力指數。
37歲的李分隊長入行已17年,他回憶起剛入行時,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參與透天厝民宅火災的救援行動,在濃煙滾滾的火場中迷失方向,腦中一片空白,恐懼感瞬間湧上心頭,幸好一位有經驗的學長及時發現了他,將他帶出火場。他解釋,消防員的工作狀態有執勤、待命之分,待命期間同樣視為上班,不確定警鈴何時會響,也不知道會面臨何種案件;至於出勤後的壓力則多為心理衝擊,更因為在第一線目睹許多負面社會事件,事後往往會不斷想起案件中的負面畫面,對心理造成負擔。
42歲的消防員張先生,擁有20多年的資歷,就深受睡眠困擾。他表示,在交接班上他們常在午夜才能盥洗入睡,作息容易與準備執勤中的同仁相互影響,即使休假,生理時鐘仍難調適。過去消防員多靠抽菸喝酒釋放壓力,他則選擇投入制度改善,透過研究搬運姿勢、參與救護車塗裝改善案等方式,找到影響力與成就感。


▲專家們對李分隊長(上圖左二)、張消防員(上圖右二)獻花表達感謝。(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針對輪班消防員普遍面臨的睡眠與疲勞問題,陽交大附醫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引用學術研究建議,消防員可運用輪班小睡策略,以起床後七小時為最佳時機,可利用勤務休息時間時進行10至15分鐘的短暫小睡,避免睡眠不足累積。他也特別提醒,小睡勿超過30分鐘,以免引發睡眠慣性,影響工作表現;若感到嗜睡時,務必避免開車或騎車,以降低意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