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程正邦報導
許多人透過AI程式打造完美情人,提供情感慰藉。(示意圖/趨勢科技提供)愛情往往讓人失去理智。中國一名75歲的江姓老翁沉迷AI生成的「虛擬女友」,近日甚至一度向妻子提出離婚,企圖與這段非真實的「像素情人」共度餘生。經家人介入解釋後,他才逐漸回歸現實,放棄這段網絡情感。此案揭示AI虛擬人物對中老年群體情感操控的潛在風險。
鬼鬼吳映潔在《你要不要先回家》MV中,化身女僕型AI虛擬女友。(圖/avex taiwan 提供)投入虛擬戀情提離婚 子女助回歸理性
據《北京日報》報導,事件源於江男無意間在社群平台上遇見一名AI數位女性角色。儘管這個虛擬人物的表情和口型有些僵硬不自然,但對方透過預設訊息,用「哥哥」這樣親暱的稱呼向他示好,表達感謝。這些看似簡單的互動,卻讓江男感到被關愛與需要,並深深地沉醉其中。
一開始,他的妻子只是抱怨丈夫花太多時間滑手機,但隨著爭執越來越頻繁,江男竟然脫口說出要離婚,理由是為了能全心投入這段虛擬的感情。這段荒謬的「戀情」最終是在子女的介入下才落幕。兒女們耐心解釋了AI的運作原理,並揭露了這些數位角色背後的真相,江老先生這才逐漸清醒,並中止與虛擬角色的互動,放棄了這段不切實際的「數位戀愛」。
許多長者缺乏人際互動,太透入虛擬世界,跟真實世界搞混。(圖/avex taiwan 提供)AI陪伴的便利與人心孤寂的風險
報導提到,近年中國虛擬數字人(AI-generated virtual personas)產業快速發展,尤其針對孤獨中老年族群,推送包括風度主播、學生妹、溫婉女友等各式虛擬角色,以情感依附吸引用戶。這些角色除提供陪伴,也搭配商品推薦,如駱駝奶、鈣糖等,卻往往缺乏醫學或消費保障,易造成長者誤信與消費危機。
AI戀愛並非只影響了中國老年人,西方婚姻也受到不少波及。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名Reddit用戶發文稱,她感覺最近丈夫十分冷淡,甚至約會時也總說要去車裡拿點東西。直到他睡著後,她偷看手機,「我以為會在他手機裡找到其他女人,結果卻是一堆AI聊天應用,他在裡面和各種二次元美女曖昧聊天,內容不堪入目」。
不少女人因為偷看男友手機查勤,感情出現裂痕。(圖/pixabay)AI伴侶有助情緒支持 容易情感錯置
原PO發現那些對話越來越有依賴性,在她看來,這簡直就是出軌的臨界點。坦言自己感到被背叛,但同時又很荒唐。評論區裡也炸鍋,有人說這就是情感出軌,有人則覺得AI算不上真的外遇。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援引學者看法,提醒此類情感操控與虛假宣傳,可能導致長者心理依賴與財務損失問題。學術研究亦指出,AI伴侶確實能在短期內減輕孤獨感,有助於情緒支持,但這種「單方向」情感輸出無法替代相互成長與人性互動,尤其缺乏主體性回應,容易造成情感錯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