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魚肉有益人體健康,但深海魚容易有重金屬累積的疑慮。(圖/Pixabay)吃魚有益健康,但深海魚容易有重金屬累積的疑慮。醫師林軒任表示,一名熱愛海釣的台商,自認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卻發現腎功能惡化,檢查才知,他天天吃的深海魚導致體內砷超標近6倍,罹患慢性腎病。他提醒,砷較容易累積在深海魚與貝類、甲殼類食物中,長期天天攝取恐導致慢性砷中毒,損害肝、腎臟,甚至增加罹癌風險。
腎臟科醫師林軒任在其臉書表示,上述男子只要閒暇無事就會跑到海邊釣魚,每天餐桌一定會有深海魚,但一次健檢卻發現腎功能下降。男子不解早睡早起、飲食清淡、沒有抽菸與喝酒習慣的自己,為何會得腎臟病。
林軒任接著說明,台中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鍾牧圻檢查後發現,該男子尿液中砷含量超標近6倍,原因在於男子長期吃的深海魚含有大量的砷,導致砷中毒,在停止大量食用海魚並接受治療後,該男子的腎功能就奇蹟般地恢復正常了。
林軒任表示,在食物鏈中,砷會從小魚累積到大魚,特別是深海魚類和甲殼類、貝類等,這類海鮮更容易累積較高濃度的砷。此外,日常生活中,砷也會透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包括受污染的地下水或農作物、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工業暴露。
慢性砷中毒不只傷肝、腎 還增加罹癌風險
林軒任表示,大多數人不太可能因飲食而引發急性砷中毒,但慢性砷中毒就必須警惕。慢性砷中毒通常沒有立即明顯的症狀,但長期下來會造成嚴重傷害,例如肝、腎臟功能受損,不明原因的腎功能下降或肝臟發炎,就可能是慢性重金屬累積的表現。長期砷暴露,也會增加肝癌、肺癌、膀胱癌、皮膚癌等風險。
預防砷中毒 醫:要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食物
他表示,要預防砷中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均衡飲食,且多樣化,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食物。他並建議,平常要多吃蔬菜水果,因為蔬果富含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物的蔬果,有助於身體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