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網路效應從哀悼到獵奇 于朦朧之死為何成熱搜爆點?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37歲中國男星于朦朧11日凌晨在北京墜樓身亡,儘管官方將死因定調為「飲酒後意外墜樓」,于母籲外界理性看待「意外事件」。但中國網路傳聞不斷,尤其在細節未公開情況下,大量相關貼文遭刪除、禁評,讓事件持續延燒。擅長數據分析的政治評論員吳靜怡說,于朦朧事件是今年中國網路輿論的高峰之一,熱度峰值甚至可與「頂流藝人醜聞」、「大型突發事故」,這一些不難發現,中國民眾想要真相的渴望。

于朦朧墜樓身亡後,死因眾說紛紜。(圖/翻攝自微博)
于朦朧墜樓身亡後,死因眾說紛紜。(圖/翻攝自微博)

吳靜怡撰文寫下「于朦朧事件」從熱搜爆點到網路效應!控制不住的擴散度,跳過粉絲圈成為上億全民話題的「國民級熱搜」,後續討論度更打破百億的九三閱兵,原來要了解一條生命離世的事實有這麼難?

2025年9月11日凌晨,演員于朦朧墜樓身故的消息由娛樂博主率先曝出,不到半小時便衝上微博熱搜榜首。當天,與他相關的多個話題閱讀量迅速突破數億次,成為壓倒性焦點,累積至今已經突破八十億!

吳靜怡寫道,微博:事件初報即登上熱搜第一位,後續「警方通報」「母親發聲」等詞條也持續霸榜。

百度:搜索指數單日飆升至全年最高點,「于朦朧」成為最熱關鍵詞之一,相關熱搜包括「意外還是自殺」「雪藏傳聞」。

抖音/快手:短視頻平台湧現大量悼念剪輯,播放量在24小時內累積過億。

網路效應從哀悼到獵奇,後續的陰謀論討論更甚!

吳靜怡說,主流輿論以「震驚」、「不敢相信」、「一路走好」為主,粉絲社群自發發起點燈、製作紀念圖文,形成壓倒性的情感輸出,但大量網民湧入搜索與點閱相關資訊,帶動媒體與自媒體的持續報導,短時間內,于朦朧過往作品播放量回升,他的微博互動量較平時暴增數十倍,從「被雪藏三年」到「拒絕潛規則」再到「遭虐待推下樓」等說法迅速發酵,由於這些傳言更具戲劇性,短期內甚至與官方消息形成聲量競爭,反而沒有人相信官方消息。

「網路輿論分化效應」的產生,網路管制出手!吳靜怡提到,理性聲音雖然佔主流媒體,但小部分陰謀論卻憑藉演算法推送擴散,引導部分網民沉迷於「真相猜測」的敘事,隨後,警方通報「排除刑事案件」于朦朧母親也出面澄清為飲酒後意外墜樓,試圖穩定輿情,微博則採取技術手段,清理4300餘則相關疑似謠言內容,對60餘個帳號進行禁言處罰。

不准討論于朦朧命案!中共祭明星八卦禁令(圖/微博)
不准討論于朦朧命案!中共祭明星八卦禁令(圖/微博)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中國互聯網輿情治理的方式,「冷卻—澄清—清理」三步驟,從數據觀察,官方通報後,陰謀論的熱度在三天內迅速下降,討論重心轉向「藝人壓力」「網路謠言治理」等宏觀的大話題。

吳靜怡說,從數據看,于朦朧事件是今年中國網路輿論的高峰之一,熱度峰值甚至可與「頂流藝人醜聞」、「大型突發事故」,這一些不難發現,中國民眾想要真相的渴望。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于朦朧身亡疑點重重

【94要客訴之飛翔國際】高市早苗搭川普專機+登美國航母!川普:我們是最強盟友!
大數據推薦
🔴1108 LIVE 三立新聞直播-午間新聞快報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