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運動後痠痛怎麼辦?熱療vs.冷敷?科學認證:「這溫度」最好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運動有益健康,但運動後常會伴隨肌肉痠痛。(示意圖/Pixabay)
運動有益健康,但運動後常會伴隨肌肉痠痛。(示意圖/Pixabay)

運動有益健康,但運動後常會伴隨肌肉痠痛,此時究竟該熱敷還是冷敷?醫師張家銘表示,若無明顯受傷或扭拉傷,熱療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修復,比冷療更具恢復效果,且泡在超過攝氏38度左右的熱水中,最能有效代謝運動產生的廢物。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很多人運動後都會感覺全身痠痛,若有明顯受傷或扭拉傷,應先冰敷來減少出血和腫脹,待急性期過後再熱敷促進修復。「但若是單純運動後的痠痛,發表在今年國際期刊《Sports Medicine》(運動醫學) 的研究整理了冷療、熱療、交替冷熱療等的修復訣竅。」

運動後泡在38度以上的熱水 最能舒緩痠痛

該研究指出,運動後泡在超過攝氏38度的熱水中,血管會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有助於代謝運動後產生的廢物。此外,熱療還能啟動一種叫「熱休克蛋白」的保護機制,能減少發炎、降低氧化壓力,讓肌肉修復速度更快。

冷療的適合溫度為10度冷水 需浸泡11分鐘

冷療則包括冰敷、冷水浴等。科學證據顯示,大約攝氏10度的冷水,至少要浸泡10~11分鐘,才能有效減少肌肉發炎、舒緩腫脹。但研究也發現,冷療並不是越冰越好,尤其是當肌肉受傷較嚴重時,過度降溫可能會延緩壞死組織清除,反而影響長期修復。

冷熱交替的治療 熱水2分鐘、冷水1分鐘

研究發現,在熱水和冷水間來回浸泡,能讓血管一收一放,加速血液循環,幫助減少腫脹和僵硬,也能舒緩肌肉痙攣。熱水2分鐘、冷水1分鐘,重複3~4輪,有助於舒緩運動後的小腿或大腿腫脹。

#運動

【94要客訴】花連堰塞湖潰堤!傅崐萁又要賴給清德?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