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台灣屍水社區頻傳!專家無奈「台灣奇蹟」:有人投毒全棟遭殃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台灣水塔浮屍案件頻傳,郭紀子,台灣長期採用屋頂開放式水塔設計,一旦出現自殺或惡意投毒,全棟住戶恐遭殃。(圖/翻攝畫面)
台灣水塔浮屍案件頻傳,郭紀子,台灣長期採用屋頂開放式水塔設計,一旦出現自殺或惡意投毒,全棟住戶恐遭殃。(圖/翻攝畫面)

台灣水塔浮屍案件頻傳,社區飲水安全拉警報。近期台中、台北接連發生全棟喝屍水事件,震驚社會。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指出,台灣長期採用屋頂開放式水塔設計,雖具低成本與供水便利,但缺乏安全防護,一旦出現自殺或惡意投毒,全棟住戶恐遭殃,制度與管理漏洞已淪公共風險。

台灣多數公寓與大樓的供水系統,仍以屋頂重力式水塔為主,頂樓多未設專用門禁,甚至水塔人孔蓋常未上鎖,任何人都能輕易接觸。相較之下,日本與歐美普遍將水箱設於地下室或專屬設備間,並採全密封鋼製水箱,且以門鎖管制與專業維護確保安全。相對之下,台灣設計不僅增加藻類滋生、污染風險,更在安全防護上幾近真空。

郭紀子指出,台灣水塔設計「方便卻危險」,加上自殺率高於全球2成,法規應迅速修訂,避免憾事發生。(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郭紀子指出,台灣水塔設計「方便卻危險」,加上自殺率高於全球2成,法規應迅速修訂,避免憾事發生。(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建築設計落後

郭紀子直言,台灣水塔設計本質就是「方便卻危險」。在亞熱帶氣候與建築成本考量下,屋頂水塔成為主流,但這種設計直接將公共設施暴露於外界,任何人皆可輕易進入。水塔人孔蓋體積大,便於維護,但同時也成為可乘之機。歐美等地則將供水視為基礎設施,以室內化與密閉設計從源頭降低風險,形成強烈對比。

社區管理失能

除設計問題外,老舊社區的管理漏洞更放大了風險。許多公寓無管委會,或管委會失能,頂樓門禁鬆散,水塔缺乏定期檢修。台北文山區個案中,水塔內梯子斷裂,已成潛在工安危機,卻長期未被處理。

郭紀子呼籲,應建立巡檢制度,檢查門禁、水塔狀況與頂樓異常動態,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社會安全網失守

台灣自殺率高於全球平均2成,頂樓空間人煙稀少,成為輕生與犯罪的隱蔽場所。當社會支持系統不足,心理輔導與危機介入缺口擴大,這些邊緣空間就成了悲劇溫床。

郭紀子認為,除了建築與管理,社會安全網更應同步補強,降低極端事件發生的可能。總體而言,台灣屍水事件並非單一管理疏失,而是建築設計落後、社區管理失能與社會安全網失守的「三重疊加」。

他建議,政府應檢討建築法規、推動老舊社區管理制度化,並強化心理衛生資源,以「預防為核心」的安全思維,才可能徹底杜絕同類悲劇再現。

#新聞幕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黑白大廚》白種元老師首度站台本家燒肉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