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馬太鞍巨災內幕!中央、地方「誰責任大」 律師點出受災戶申請國賠機率

圖、文/鏡週刊

一棟民宅矗立在淤泥中,搜救隊員則持續在附近尋找生還者。(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9月23日,強颱樺加沙由台灣南部鵝鑾鼻海域往西朝中國廣東前進,雖未直接衝擊台灣本島,但外圍環流夾帶的豐沛雨量,導致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6千多萬噸的洪水傾瀉而下。

回顧事發當天下午,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在短短1小時內驟降33公尺,蓄水量減少3千7百萬噸,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估資料,當時最大流量為每秒8千8百噸。隨後瞬間傾洩1540萬噸湖水。洪水攜帶滾滾泥沙奔流而下,15時30分更沖毀台九線馬太鞍溪橋,馬太鞍溪下游南側的堤防因此破損,洪流隨即湧入光復鄉市區。

災區道路淤積嚴重,有志工協助清淤之餘,在毀損的車上休息
災區道路淤積嚴重,有志工協助清淤之餘,在毀損的車上休息。

黑色土石流如同猛獸,將市區淹沒成汪洋。汽車、家具、漂流木翻滾其中,甚至有人緊抱電線桿苦等救援,臉上寫滿驚恐。在民房2、3樓緊急避難的民眾,用手機拍下眼前的這一切,個個驚呼「太扯了」「太誇張了」。

相關影片在社群媒體、網路迅速傳開,第一時間有民眾誤以為這是發生在國外的舊影片,但熟悉的台灣腔告訴他們「這在台灣」。

受難孩童只能暫時在收容所棲身,等待能夠重返家園的那天
受難孩童只能暫時在收容所棲身,等待能夠重返家園的那天。

災難過後的光復鄉一片狼藉,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自備工具,前進災區協助災民整理家園,引來大眾一片讚嘆,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前總統蔡英文紛紛發文感謝。

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律師李明諭認為在這案件中,自然因素雖是主因之一,但責任焦點多半落在行政、防災體系的事前準備與事中應變上。要問「誰的責任最大」,若中央或地方政府在監測、警戒、撤離、工程處理等方面有明顯違失,致使潰決損害加重,則有國家賠償責任成立可能。

針對撤離的預警機制及執行,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恐都得檢視改革,以防悲劇再發生。(消防署提供)
針對撤離的預警機制及執行,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恐都得檢視改革,以防悲劇再發生。(消防署提供)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是一場大自然與人力制度間的博弈。專業判斷雖然盡力,但在時間、人力與資訊受限的情況下,仍無法避免悲劇。面對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台灣能否建立快速、準確、跨部會整合的應變機制,將決定下1次災難來臨時,是重蹈覆轍,還是成功避險。從堰塞湖到潰壩,從撤離爭議到政治角力,這一切都讓社會看到一面鏡子,映照出防災體系的脆弱,也提供未來改革的方向。


更多鏡週刊報導
圖輯/台灣最美的風景災後復原馬太鞍
封面故事/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死傷 花蓮洪災釀禍真相還原
馬太鞍巨災內幕/還原洪災前後通報紀錄 抽絲剝繭揭花蓮光復鄉悲劇真相

外稿
#堰塞湖溢流 水淹光復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