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林文澤營養師授權、醫健新聞網整理
妳也許正經歷這些:白天火氣比較大、下午特別想吃甜、半夜汗醒一兩次,早上卻沒精神;明明有動,體重還是卡關。三明治世代要照顧爸媽與孩子,還要顧工作,壓力把睡眠與食慾攪亂,情緒和記憶力也跟著受影響。這不是妳的錯,這是荷爾蒙轉彎期的「共通場景」。
為什麼會有更年期?(圖/醫健新聞網提供)為何會有更年期?
女生天生就帶著有限數量的卵泡。年紀增加,卵泡會慢慢凋零,40後期速度加快,排卵與經期開始不規則,最後連續 12 個月沒有月經=自然停經。同時卵巢製造雌激素的能力下降,身體進入「低雌激素、非生殖」的長期模式。多數女性自然停經落在 45–55 歲。
更年期常見問題有哪些?(圖/醫健新聞網提供)更年期常見問題有哪些?
1.血管運動症狀:熱潮紅、盜汗、心悸、突然臉熱胸悶、夜間出汗,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把睡眠攪亂。
2.睡眠與疲勞:入睡難、淺眠易醒、清晨早醒、白天嗜睡與倦怠。
3.情緒與認知:情緒起伏、焦慮、易怒、低落,注意力與記憶力下降(俗稱「腦霧」)。
4.月經變化(圍絕經期):週期忽長忽短、經量忽多忽少,最後才算正式停經。
5.泌尿生殖道症候群:陰道乾澀、灼熱或搔癢、性行為疼痛;加上頻尿、尿急、夜尿、尿失禁,甚至反覆泌尿道感染。
6.性功能變化:性慾下降、濕潤度不足、較難達到高潮或伴隨疼痛。
7.體重與代謝:腰腹脂肪上升、體重卡關、血脂/血糖波動、胰阻抗風險增加。
8.骨骼與肌肉:關節痠、肌肉量下降(肌少)、骨密降低(骨鬆風險升)。
9.皮膚與毛髮:皮膚乾燥變薄、彈性下降、老化明顯;外陰與陰道皮膚易乾裂;頭髮變細、掉髮感增加。
怎麼面對更年期?生活調適方法。(圖/醫健新聞網提供)怎麼面對更年期?先別找神奇配方,從 3 件事開始:
◆作息:固定起床時間;睡前 2 小時降藍光,咖啡因與酒精收手。
◆餐盤:每餐一掌心蛋白+半碗全穀、3 蔬 2 果,飲料一律無糖。
◆訓練:每週 2–3 次阻力訓練+每週 ≥150 分鐘快走或騎單車;每天加 5 分鐘凱格爾運動訓練,尿失禁很有幫助。
◆小提醒:凱格爾運動是訓練「骨盆底肌」,就像托住膀胱、子宮、直腸的「吊橋」,會影響排尿控制、骨盆器官支撐與核心穩定。
想選擇營養素做日常補充,可以怎麼選?
1.熱潮紅/夜汗:大豆異黃酮。
2.睡眠/疲勞:甘胺酸鎂、鈣+維生素 D、褪黑激素(藥品)、西番蓮、芝麻素(木酚素)、GABA等可作日常保養搭配。
3.情緒起伏:B 群、Omega-3(EPA/DHA)。
4.三酸甘油酯偏高:魚油(EPA/DHA)。
5.骨鬆風險:鈣、維生素 D、維生素 K。
6.泌尿道保養:蔓越莓、D-甘露糖。
以上皆為「飲食補充」,不取代醫療;藥物與荷爾蒙治療需還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
更年期的醫療與保健。(圖/醫健新聞網提供)更年期後更該注意什麼?
多數人的熱潮紅與心悸會逐漸減輕,但真正要長期面對的是三件事:
1.心血管風險:雌激素下降後,脂肪代謝速度變差、容易胖小腹、血脂與血糖波動變明顯,風險逐年墊高。
2.漏尿:骨盆底肌受到年齡與荷爾蒙影響會鬆弛,不處理多半不會自己好。
3.睡不好:失眠會讓身體修復變差、食慾與血糖更不穩,與心血管與體重形成惡性循環。
解法很務實:腰圍、血壓、血脂/血糖定期追蹤;每天 5 分鐘凱格爾運動訓練;固定起床+睡前降藍光,兩週就會看到軌道被拉回來。
把身體節律拉回來,很多不適會一起穩下來
更年期是節奏的改變,不是妳變弱。先把「作息 × 飲食 × 訓練」站好位,再依個別需求挑選合適的保養品,有需要時與醫師討論醫療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