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李紹宏報導
中式麵店講求方便快速,但務必要選對組合,有營養師在臉書粉專分享麵店點餐撇步,整理「5種安心菜單」,並避開餛飩麵和羹麵等「雙重碳水炸彈」,外食族和糖尿病友就能在外放心吃麵,「終於不用每天只靠地瓜+水煮蛋過日子啦」!
餛飩麵是「雙重碳水炸彈」。(圖/資料照)營養師李婉萍指出,餛飩麵是「數顆餛飩+一把麵條」的混搭組合,光是一顆餛飩熱量就要60卡,兩種碳水化合物的組合讓熱量爆表,還有不起眼的羹麵,加入魷魚、肉條,濃稠羹湯由太白粉(木薯或地瓜)調製,是「隱形糖分」,不僅澱粉高且包裹油脂,提醒糖尿病患者應該要避雷。
營養師李婉萍建議,主食搭配「燙青菜」等小菜,健康又能補充營養。(圖/資料照)另外小菜類也需要當心,李婉萍說,像是「四大天王」黑輪、竹輪、甜不辣、豬血糕等都是澱粉類加工品,再搭配主食就會攝取過量澱粉,讓血糖飆升,還有台灣人愛吃的豬皮、腿庫肉、白切三層肉等含大量油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推薦燙青菜、小黃瓜、滷海帶、滷蛋、涼拌乾絲等搭配主食,既清爽又營養。
菜單上種類太多,怎麼選配還是讓人眼花撩亂?對此,李婉萍分享「5種安心菜單」,讓外食族及糖友既能吃飽也能吃巧:
1.湯意麵+里肌肉或嘴邊肉+滷海帶
2.陽春湯麵+滷蛋或豆乾+涼拌小黃瓜
3.雞肉飯(小)+里肌肉或嘴邊肉+青菜豆腐湯
4.餛飩湯+涼拌乾絲+燙青菜
5.水餃8~10粒+青菜蛋花湯
營養師李婉萍分享麵店「安心菜單」。(圖/翻攝自李婉萍營養師臉書)李婉萍強調,這些餐點的關鍵就是掌握「控糖3原則」:優先分量好控制、選油較少的湯麵,挑選有纖維和蛋白質的小菜,湯類避開羹湯和丸子等加工品,也要注意「少喝幾口湯」,減少攝取鈉,能兼顧血糖和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