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回顧台灣網路公民運動30年 陳順孝:結合新科技成推動民主革新關鍵力量

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陳順孝指出,2025年的大罷免運動,公民行動展現了科技、世代與文化深度參與的進化(圖/翻攝自護國大遶境)
陳順孝指出,2025年的大罷免運動,公民行動展現了科技、世代與文化深度參與的進化(圖/翻攝自護國大遶境)

想想論壇今(24)日發布最新文章《從樂青到大罷免 台灣公民「鍵盤行動」30年創新演進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授陳順孝深度回顧並剖析台灣公民行動如何藉由網路科技,逐步建構出「無組織的組織」,並成為推動台灣民主革新的關鍵力量。

陳順孝指出,回顧台灣的網路公民行動,公共討論從傳統媒體走到街頭,歷經30年演化,台灣社運結合新科技創造出新的公民行動,組織模式更已轉變為去中心化的「無組織的組織」,這股力量持續挑戰既有的權力結構。他認為,公民行動的未來應深化跨世代對話,並在數據平台的基礎上,建立更成熟的社會動員與政治互動機制,才能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持續推動台灣民主的深化與革新 。

陳順孝表示,2007年的搶救樂生院運動是公民首度透過網路串聯走上街頭遊行 ,以公民報導 、知識轉譯,並透過募款刊登廣告,協助傳播訴求;而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則使用Facebook、UStream進行即時影音直播,從黑客社群g0v零時政府成員建置網路、建立平台彙集線上情報,並利用Hackpad協調工作,結合群眾募資登報、製作懶人包與創作主題曲,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力。

陳順孝說,到了2025年的大罷免運動,公民行動展現了科技、世代與文化深度參與的進化,罷團形成分進合擊的全國性網絡,志工開發數據平台整合選舉資料與即時連署進度,生成「罷免指數」地圖,再到前媒體人創辦紙本《四能報》,將訊息傳給不上網的群體,以及導演號召上百位影視工作者製作短片,作家發起千人連署,更有百工百業的民眾自主發文挺罷免。

想想論壇表示,台灣公民社會展現的蓬勃生命力與創新能力,在民主深化歷程中,已形成一股不可或缺的「第三勢力」,更是台灣進步的動力,期許國家政府與民意代表,正視公民透過多元形式表達出的社會需求,並將其視為改進施政、深化民主的契機,建立更成熟的機制,主動聆聽、積極對話,透過跨界合作,與公民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台灣 。

想想論壇自2014年成立以來,持續關注台灣社會、政策與產業議題,致力於提供理性、開放、多元的公共思辨平台。論壇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出涵蓋能源、科技、民主與文化等面向的跨領域專題,推動更多公共對話與政策理解。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非洲豬瘟入侵台灣!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最新說明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