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海水升溫魚群遷移!韓漁民冒險遠航求生 海難死亡人數激增

編譯莊佳芳/綜合報導

南韓近年海難事故頻傳,2024年共有164人死亡或失蹤,比前一年增加75%。調查指出,事故激增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由於海水升溫導致魚群遷徙,漁民必須航向更遠、更危險的海域捕撈魚獲,增加了風險。再加上漁業人口高齡化與對外籍移工的高度依賴,缺乏安全訓練與語言溝通問題進一步放大了危險。南韓政府已展開安全改革,要求漁民穿救生衣、強制外籍船員受訓,盼能降低悲劇再度發生的機率。

BBC近日報導指,據統計,南韓周邊海域升溫的速度高於全球平均,1968年到2024年之間,這些海域平均表面溫度上升了攝氏1.58度,是全球平均升溫攝氏0.74度的兩倍多,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海域的水深較淺。南韓國家水產科學研究所表示,升溫導致魚類遷徙,迫使漁民需要航向更遠的海域、冒著更大的風險才能捕撈到足夠的漁獲量,以維持生計。

54歲的船主金承煥告訴BBC,他賴以為生的銀帶魚正在從水域中消失,他的收入也因此少了一半,現在他必須去往更深、更危險的海域捕撈。他表示,有時候即使收到了風暴警報,他們也因為距離岸邊太遠,無法迅速返回,進而提高了危險性。

根據統計,從事漁業的韓國人中,有超過一半年齡都已經超過65歲。(示意圖/PIXABAY)
根據統計,從事漁業的韓國人中,有超過一半年齡都已經超過65歲。(示意圖/PIXABAY)

領導事故調查的教授具昇基表示,2020年到2024年,朝鮮半島周邊地區發布的海洋氣象預警,數量增加了65%,他指出,不可預測的天氣容易導致船隻翻覆,尤其是那些不適合遠航的小型漁船。

金承煥說,「現在的風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變得越來越危險。」韓國釜慶大學氣候科學教授金白民表示,氣候變遷的確有利強風與突發性陣風發生,但仍需要更多研究與數據來確定。

從事漁業已逾25年的船長朴亨日告訴BBC,他過去一天捕撈的魚獲可以裝滿50到100個籃子,但今年捕到的水母卻比魚多,而大多數的魚也太小隻,只能以飼料的價格出售。這其實是南韓漁民困境的縮影,過去10年裡,每年魷魚捕撈量暴跌92%,鯷魚捕撈量也下降了46%。

朴亨日嘆息,過去捕魚的成就感與自豪感,都已蕩然無存,更糟的是,現在的漁獲量,幾乎連一天的燃料費都無法應付,更別說還要付給船員們的薪資。

漁獲量下降,直接影響漁民生計,賺不到錢也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踏入這個行業。(示意圖/PIXABAY)
漁獲量下降,直接影響漁民生計,賺不到錢也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踏入這個行業。(示意圖/PIXABAY)

因為賺不到錢,年輕人也不再願意加入這個行業,根據數據,2023年南韓有超過一半的漁民,年齡超過65歲。然而,10年前,65歲以上的漁民人數不到三分之一。在這樣的趨勢下,南韓漁業越來越依賴來自越南與印尼的移工。

但這些移工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培訓,以及因為語言障礙,無法與船長溝通,進一步加劇了危險性。環境正義基金會韓國代表鄭宇鎮形容,「這是一個惡性且悲慘的循環。」

也有人認為船長應該負起確保船員安全的責任,罹難船員楊穆克的女兒伊恩表示,船主們不應該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氣候變遷,因為出海與否,以及何時出海都是船長的決定。除此之外,她也希望,船主可以更仔細地保養船隻,因為大多的船隻都已經老化嚴重。

BBC報導,南韓當局已經開始與漁民合作,包括要求穿著救生衣,並強制所有外籍船員接受安全訓練,也建議在漁船上安裝安全梯。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