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台達電也來了 輸電產業為何賺?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智慧電網論壇出席有加雲聯網創新資安長劉俊瑋、工研院電網策略室主任李俊耀、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台電副總經理陳銘樹、台電專業總工程師黃銘宏、台達電子處長柯佾寬、工研院資通所組長邱碧貞。(圖/工研院提供)
智慧電網論壇出席有加雲聯網創新資安長劉俊瑋、工研院電網策略室主任李俊耀、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台電副總經理陳銘樹、台電專業總工程師黃銘宏、台達電子處長柯佾寬、工研院資通所組長邱碧貞。(圖/工研院提供)

全球AI技術加速各行業轉型步伐,同時也帶動用電需求增長,為此,完善的智慧化電網韌性不可或缺,不僅能穩定支撐產業用電,更可開啟新興商機。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達1,19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顯示市場前景可期。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29日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台電、台達電子、加雲聯網、工研院等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長劉志文表示,面對AI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龐大電力需求與挑戰,工研院已運用虛實整合的研發能量,推動多項關鍵技術,並已有具體應用與產業化成果,如工研院開發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VPP)技術驗證平台」,可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與節能等多元電力資源,以「螞蟻雄兵」之力協助供電穩定。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電力是AI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石,面對整體電力系統挑戰,應從國家永續發展的高度,通盤考量所有電力資源,並導入「整合資源規劃」(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制度,納入電力供給與需求兩端資源,以長期線性規劃建立最佳電力組合,有效增強電網韌性與調度靈活度。

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台電專業總工程師黃銘宏、台達電子處長柯佾寬、加雲聯網創新資安長劉俊瑋、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組長邱碧貞,分別以「強化我國配電電網韌性之策略與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對電網韌性之效益」、「智慧變電站:從通訊協定到資安韌性」、「災時通訊網路系統之建構」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黃銘宏演講中表示,台電已持續從颱風搶修中累積經驗不斷精進資源的整合調度及強化配電網的韌性,亦積極將傳統配電網逐步進化到全面自動化,並建構全新的智慧化管理系統,以因應天災及再生能源增長之需求;台達電子處長柯佾寬博士表示,電力轉換器從電流源、電壓源發展至虛擬同步機技術,包含虛擬慣量、虛擬阻尼,結合儲能與再生能源應用,實現電能無縫接軌,並透過即時虛擬慣量量測系統技術,呈現精準虛擬慣量可視化性能,同時,開發線上阻抗估測技術與混合式微電網群,邁向新一代智慧電網,更有助於強化電網韌性與提升供電韌性效益。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