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算力是國力,電力是新石油」,2025台灣國際能源周開幕,46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展示最新儲能、氫能與碳管理技術。貿協董事長黃志芳直言,台灣AI伺服器全球市占逾7成,綠電與節能成為科技產業續航關鍵,能源轉型勢在必行。(示意圖/PIXABAY)2025年「台灣國際能源週」(Energy Taiwan)今(29)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吸引來自國內外460家企業、1600個展位共同參與,成為亞洲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能源技術交流平台。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指出:「在AI時代,電力已是新石油。算力來自電力,掌握能源,就等於掌握未來產業主導權。」
匯聚六大主題 打造一站式能源解方
本屆展會主打「Total Solution」,展出主題涵蓋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儲能、綠色金融與碳管理等,首次強化「能源韌性」與「智慧能源管理」概念,展現台灣產業邁向淨零與智慧能源轉型的技術能量。
黃志芳表示,今年展會結合節能減碳與電力運用的前沿技術,「台灣能源產業的發展,不再是單一面向,而是綜合整合的系統工程。從電池製造、能源管理、到智慧電網,整體供應鏈正在形成全新的國家競爭力結構。」
展覽也同步吸引全球57國、超過700位國際買主來台參觀採購,預計將有超過3萬名專業人士進場,成為台灣能源產業接軌全球的重要舞台。
「算力是國力,電力是新石油」,2025台灣國際能源周開幕,46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展示最新儲能、氫能與碳管理技術。貿協董事長黃志芳直言,台灣AI伺服器全球市占逾7成,綠電與節能成為科技產業續航關鍵,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圖/記者師瑞德攝影)AI產業推升能源需求 台灣扮演算力支點
AI熱潮席捲全球,黃志芳指出:「在人工智慧時代,算力就是國力。而要有算力,就需要穩定且潔淨的電力支撐。台灣目前AI伺服器產量占全球約7至8成,能源議題不只是永續發展,更關乎產業競爭力的延續。」
他強調,台灣雖為能源進口國,但在能源管理與電力效率提升的技術上,具備強大的出口實力與應用潛力。「台達電、東元、大同等老牌企業,近年來投入綠電與儲能技術的轉型,已成為亞洲市場的參考指標。」
綠電轉型加速中 傳產電子齊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展會中,除AI與新能源技術外,傳統產業如機械製造、電機電子業者也紛紛投入綠色轉型行列。黃志芳舉例指出,近年許多台廠開發海藻吸碳技術、碳足跡減量解方,顯示台灣在能源創新上「不只高科技,更有創意」。
他補充,能源展的價值在於搭建政府、企業、學研之間的連結平台,「這是一場看不見的國力競爭,我們要讓台灣在電力與永續發展上,成為亞洲最穩定的產業供應支點。」
規模略減 業界喊出「撐下去才有明天」
儘管展會盛大開展,展區仍可見產業信心未完全恢復的現象。例如,太陽能廠商展位較去年減少約200個,離岸風電業者僅剩沃旭能源、CIP、風睿與天豐等少數參展。業者私下坦言,「大環境變了,要活下去,比誰都辛苦。」
不過,仍有不少企業選擇此時加碼投入,如大同、台達電、亞福能源等都強勢回歸,主打「電力轉型、應用創新」方案,企圖在能源轉型戰局中搶得先機。
「算力是國力,電力是新石油」,2025台灣國際能源周開幕,46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展示最新儲能、氫能與碳管理技術。貿協董事長黃志芳直言,台灣AI伺服器全球市占逾7成,綠電與節能成為科技產業續航關鍵,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圖/記者師瑞德攝影)綠能成國力底層工程 政府、產業共推轉型
黃志芳強調,Computex展現的是台灣AI硬體供應鏈的實力,而Energy Taiwan則是支撐AI背後的「能源供應鏈」。「從用電效率到節能系統,甚至碳權金融,這些都是下一階段產業發展的地基。」
他最後總結:「我們過去靠石油驅動工業革命,未來則要靠電力驅動AI革命。這不只是科技展,更是攸關台灣未來50年的發展方向。」
「算力是國力,電力是新石油」,2025台灣國際能源周開幕,46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展示最新儲能、氫能與碳管理技術。貿協董事長黃志芳直言,台灣AI伺服器全球市占逾7成,綠電與節能成為科技產業續航關鍵,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圖/記者師瑞德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