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奧丁丁成功登上美國納斯達克Global Market,以「直接上市」突破傳統IPO模式,卻引發市場震盪與誤解。管理層首度披露背後審查過程、定價邏輯與空軍狙擊現場,揭開上市當天68美元高開、暴跌至10美元真相。幕後故事全攤牌!(圖/翻攝自徐嘉琪醫師臉書)跨境支付平台奧丁丁(OwlTing)近日於美國納斯達克成功完成「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成為首家以此模式進軍美國資本市場的台灣新創。面對近期外界對其股價波動、上市方式等質疑,公司主管首度還原上市過程,強調:「這不是傳統IPO,而是極具挑戰與門檻的『直接上市』,且管理層無法炒股、不發新股,外界對於操作與定價的誤解『實在太多』」。
奧丁丁坦言:沒能即時對話,是我們不足
奧丁丁主管坦言,近期媒體與社群有許多誤解與批評,但由於團隊過去幾週都在美國緊盯上市進程,確實沒能及時回應台灣市場,深感抱歉。他指出:「我們並非刻意沉默,而是時間全投注在與美國SEC及納斯達克的溝通上。」
他補充,這波能在9月29日於美國政府關門前,火速取得SEC核可,「實在是非常驚險」。奧丁丁在取得主管機關同意後,也迅速通過納斯達克Global Market版位的嚴格審查,「能夠在這個市場掛牌,本身就是極大的肯定。」
非IPO、不募資 股價震盪原因揭曉
對於市場質疑奧丁丁「上市首日飆高,隨後暴跌」是否為操控,公司主管明確澄清:「這是直接上市,非傳統IPO,我們完全沒有發新股、沒有設定發行價,價格由市場自由決定。」
據說明,奧丁丁上市當天參考價為每股10美元,當日經納斯達克撮合開盤價為68美元,一度飆至90美元,收在55.55美元,但後續因流動性不足與空方操作介入,股價回落至10至12美元區間。
公司主管指出,直接上市初期流動性低,本就會導致價格劇烈波動,加上早期投資人尚需完成轉股、員工及管理層受閉鎖期限制,根本無法賣股,「CEO也沒辦法賣股票,何來炒作一說?」
回台溝通啟動 擬全面對外說明上市細節
目前奧丁丁已著手安排主管團隊回台,計畫與台灣媒體深度對談,說明整體上市進程與財務狀況。集團幕僚長亦預計親自出面溝通,包括轉型Fintech、取得美國支付執照,以及直接上市的完整歷程。
對於外界「割美國韭菜」、「成為水餃股」等負面標籤,公司主管回應:「這是對直接上市機制的不理解,也低估了我們取得執照的難度與價值。」他強調,奧丁丁目前正積極布局全球跨境支付與穩定幣應用,並已取得在國際市場極為稀有的合規身分。
展望未來:國際合作持續洽談中
雖然目前公司股價仍未穩定,但管理層強調已接洽多家國際機構與策略投資人,未來將視公司營運進展適時公布進一步利多,「我們的基本面沒有問題,也不急著短線表現,而是看長期布局。」
主管強調,公司以長期價值為核心,而非短線投機操作。「直接上市,雖然艱難、但透明且真實,我們也希望這次上市能帶動更多台灣新創邁向國際。」
奧丁丁成功登上美國納斯達克Global Market,以「直接上市」突破傳統IPO模式,卻引發市場震盪與誤解。管理層首度披露背後審查過程、定價邏輯與空軍狙擊現場,揭開上市當天68美元高開、暴跌至10美元真相。幕後故事全攤牌!(圖/翻攝自徐嘉琪醫師臉書)
奧丁丁成功登上美國納斯達克Global Market,以「直接上市」突破傳統IPO模式,卻引發市場震盪與誤解。管理層首度披露背後審查過程、定價邏輯與空軍狙擊現場,揭開上市當天68美元高開、暴跌至10美元真相。幕後故事全攤牌!(圖/翻攝自徐嘉琪醫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