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3)日針對《氣象法》修正提案,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圖/翻攝自國會頻道YT)台灣近幾年因極端氣候問題,高溫天數越來越多。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3)日針對《氣象法》修正提案,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並將「高溫資訊」改為「高溫特報」,未來有望放「高溫假」。交通部表示,修正草案預計本月預告,2個月後送至交通部。
交通委員會今日審查立委蔡其昌等18人及李昆澤等20人擬具的「氣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李昆澤表示,世界各國NGO及聯合國都已提出警告,國際勞工組織也提醒,在高溫之下,大量曝曬及重體力工作有嚴重工安危險。
李昆澤提到,根據統計,台灣2024年的高溫日數,對比2023年增加近一倍;2021年對比2024,熱傷害人數增加一倍,對比7月份更是增加快3倍,尤其兒童熱傷害危害更大,風險性更高。
氣象署長呂國臣表示,以台北來看,高於35度的天數平均有70幾天,夏天越來越長,台灣平均溫度越來越高,連玉山也連年創新高。氣象署一直在觀察,同時也與衛福部國健署、中研院合作,針對熱傷害進行大數據分析,結合各領域做推廣。
呂國臣指出,此次修法包含把極端天氣放在災害性天氣裡面,同時也把氣候變遷項目特別明訂出來,針對極端性天氣樣態發布警報、特報、報告,明列清楚。此外,氣象署也會將氣象站搜集的資料活化在各個領域,用於氣候數據跨域應用。
除了高溫之外,呂國臣也說明,近年來熱帶性低氣壓異常造成重大災害,如2018年0823水災重創南台灣,建議也將熱帶性低氣壓列入災害性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