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金士懿教授南海國際會議 發表AI與國際法永續治理專題

記者李鴻典/綜合報導

由越南外交學院(Diplomatic Academy of Vietnam, DAV)主辦的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於2025年11月3日至4日在越南峴港舉行。該會議為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年度海上安全論壇之一,長期匯聚全球頂尖學者、決策者與智庫專家,共同探討南海與印太地區的安全、法律與合作議題。2025年11月初,來自全球的海洋法專家、軍事戰略學者與政策制定者陸續進場,會場燈光映照著各國名牌,安保與媒體工作人員穿梭其間。這是一個關於南海未來的重要討論舞台,而今年的焦點之一,是科技與國際法如何共同塑造區域和平。

越南外交學院(Diplomatic Academy of Vietnam, DAV)主辦的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於2025年11月3日至4日在越南峴港舉行
越南外交學院(Diplomatic Academy of Vietnam, DAV)主辦的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於2025年11月3日至4日在越南峴港舉行。

在第三場「海事科技政治的(不)中斷?」專題討論中,五位國際學者同台分享,其中包含來自台灣國立台北大學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的金士懿教授、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的 Canuel 上校、印度國家海事基金會的 Agarwal 研究員、韓國海事安全研究所的 Chung 博士、烏克蘭「Ukrainian Prism」外交政策理事會的 Shelest 博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

金士懿教授(Dr. Shr-Yi Chin)於第三場次發表專題演講,題為〈AI and Unmanned Maritime Syste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探討人工智慧與無人載具技術如何在國際法框架下推動南海的永續治理與合作安全。金教授指出,AI與無人海洋系統的快速發展正改變區域安全模式,也考驗現行國際法在責任歸屬、監測透明度與跨國協調方面的可適用性。更強調台灣海洋委員會在海洋多元運用下,對環境以及各方面海洋監測的努力與貢獻,金教授特別提到,AI與無人系統正在改變軍事作業與安全架構;由美國張應龍教授與台灣邱啟敏博士團隊開發、並被美國環保署(EPA)採用的 SCHISM 模型,示範了科學建模如何成為法律與政策的重要依據,在永續、國防與商業等領域皆具多元應用價值。

金士懿教授(Dr. Shr-Yi Chin)於第三場次發表專題演講,題為〈AI and Unmanned Maritime Syste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探討人工智慧與無人載具技術如何在國際法框架下推動南海的永續治理與合作安全
金士懿教授(Dr. Shr-Yi Chin)於第三場次發表專題演講,題為〈AI and Unmanned Maritime Syste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探討人工智慧與無人載具技術如何在國際法框架下推動南海的永續治理與合作安全。

金士懿教授同時介紹,台灣中信造船所研製的 JSSC 無人船(Joint Smart Surface Craft),整合了台灣在電子、感測、航控與資料傳輸上的產業優勢,展現了「從技術到治理」的具體路徑。此技術不僅能支援環境監測與海上搜救,亦可作為國際法框架下的可信科技實證案例。金教授強調:「科技應成為和平的工具,而非競爭的藉口。唯有法律與科技並進,南海才能邁向安全、開放與永續。」

多年來,金士懿教授深耕國際法、氣候外交與氣候金融交會領域,致力推動在國際規範下的綠色轉型與海洋治理。他的研究整合法律分析、永續金融機制與跨國政策實踐,展現台灣在氣候治理與藍色經濟中的智識貢獻。

會議最後,金士懿博士播放了他在台灣蘭嶼的海底潛水影像,象徵「法律、科技與永續同行」的願景。他並邀請各國專家學者有機會親自來台灣欣賞美麗風景。

 
#金士懿

🔴1104 LIVE 三立新聞直播-晚間新聞總整理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