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金士懿觀點》從聯合國海洋高級別週會,看氣候金融與台灣外交機會

文/台北大學商學院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員 金士懿

海洋金融已成為國際氣候外交的新焦點,台灣可藉由技術優勢與區域合作,深化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2025年6月,聯合國在法國尼斯舉辦的第三屆海洋大會(UN Ocean Conference 2025)吸引了全球領袖、科學家與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關注。會議重申,加速海洋金融行動對於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國家依賴海洋提供生計、營養與能源。海洋金融不僅涉及資金流動,更直接影響全球治理結構與國際權力格局。

在會議期間,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與合作夥伴推出了「One Ocean Finance」倡議,動員公共與私人資本恢復海洋生態系統,並為依賴海洋的社區提供永續支援。同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宣布其「30x30 Ocean Accelerator」計畫已動員超過3,000萬美元,協助政府與地方社區建立新的海洋保護區(MPAs)。這些行動表明,海洋金融已成為國際外交與氣候治理的重要工具,金融市場、國家政策與多邊機制緊密交織,但發展中國家在資金獲取與技術支援上仍面臨挑戰。

海洋金融已成為國際氣候外交的新焦點,台灣可藉由技術優勢與區域合作,深化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圖/資料照片)
海洋金融已成為國際氣候外交的新焦點,台灣可藉由技術優勢與區域合作,深化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圖/資料照片)

對台灣而言,參與海洋金融與氣候外交不只是技術輸出的問題,更關乎國際形象與戰略定位。台灣在海洋監測與模擬方面具備領先優勢,尤其是「半隱式跨尺度水文綜合系統模型(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的應用,可支援跨國海洋模擬、災害預警及藍碳項目,已在多個國際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台灣中央氣象局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合作利用SCHISM進行海洋預測,支援跨國災害管理與資源保護。

在基礎設施方面,台灣海纜網路雖近期因地緣爭議而短暫中斷,但這同時凸顯其戰略價值。海纜不僅支撐全球數據傳輸,更可作為海洋監測資料共享、碳交易驗證與氣候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台灣可透過增設備援海纜、建立多國合作的數據共享網絡,將海纜轉化為海洋金融與國際合作的戰略資產。例如,Meta於2025年10月宣布推出Candle海底電纜系統,這是亞太地區容量最大的電纜,長達8,000公里,連接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預計2028年完工,提供570 Tbps的傳輸容量,服務超過5.8億人。 這一項目強調台灣作為區域連接樞紐的角色,與其他Meta電纜如Bifrost(260 Tbps)、Echo(260 Tbps)和Apricot(290 Tbps)共同提升亞太連接性。
 

Meta亞太海底電纜路線圖,顯示Candle與其他項目。Candle的容量遠超其他電纜,等於傳輸1 PB數據,相當於一所大型大學的整個數字圖書館。(圖/翻攝自engineering.fb.com網站)
Meta亞太海底電纜路線圖,顯示Candle與其他項目。Candle的容量遠超其他電纜,等於傳輸1 PB數據,相當於一所大型大學的整個數字圖書館。(圖/翻攝自engineering.fb.com網站)

 
這類投資不僅強化數據傳輸,還可整合海洋監測技術,支持氣候金融倡議,如藍碳驗證和災害預警共享。

國際案例方面,韓國與日本在2025年聯合國高級別週會上均發表了具體承諾。韓國表示,將在2030年前建立至少100個新的海洋保護區,並增加對區域海洋監測與保護的投資,以加強海洋生態與漁業永續。日本則承諾提供10億美元支援東南亞國家海洋生態保護與可持續漁業發展。這些公開聲明不僅展示韓日的國際參與態度,也為台灣提供合作契機:可與韓國共享SCHISM系統數據,協作跨國海洋監測與災害預警;與日本共同推動藍碳碳匯項目,並透過海纜網絡共享監測資料,提升合作效率與透明度。

Meta海底電纜容量比較:Bifrost、Echo、Apricot和Candle。(圖/翻攝自engineering.fb.com網站)
Meta海底電纜容量比較:Bifrost、Echo、Apricot和Candle。(圖/翻攝自engineering.fb.com網站)

結合技術、區域合作與海纜基礎設施,台灣在海洋金融與氣候外交領域擁有多重契機。首先,透過SCHISM系統,台灣可建立跨國海洋監測與模擬平台,提升在區域災害預警及藍碳治理的專業形象;其次,海纜作為資料傳輸與金融驗證的基礎設施,可支撐國際碳交易與海洋金融合作,強化台灣在區域與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最後,藉由與韓日的政策與資金合作,台灣不僅可參與海洋保護與永續發展項目,也能將永續治理、科技創新與數據透明化轉化為外交資本。

總體而言,海洋金融正成為氣候外交的新焦點。台灣可利用技術優勢、海纜基礎設施與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行動,提升在全球治理與氣候金融中的影響力。透過結合科技、基礎建設與多邊合作,台灣有機會不僅作為區域技術與金融支援者,更能在國際舞台上塑造具說服力的氣候治理角色。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評論/三立大論壇

作者簡介
邀請各方評論家聚集「三立大論壇」,發表對社會、時事、政治的獨到見解,相互交流。
【#直播中LIVE】第60屆金鐘獎 節目類星光大道✨
大數據推薦
🔴1017LIVE 三立新聞直播-晚間新聞總整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