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黴菌毒素可能引發鼻炎、疲勞、失智或腦霧、疼痛、震顫等症狀。(示意圖/資料照)
黴菌毒素可能引發鼻炎、疲勞、失智或腦霧、疼痛、震顫等症狀。(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溫暖又潮濕的氣候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但如果家中黴菌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美觀,對人體也有極大的害處,有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35種癌症息息相關,若想排除黴菌,一定要由體內到環境徹底排除,對此,醫師王偉全就列出8種排毒方法給民眾參考。

初日診所副院長鄧雯心指出,國外研究曾發現,在35種不同的癌症患者體內都有檢測到黴菌的DNA,可見黴菌無處不在,絕不可輕忽。

王偉全醫師說,黴菌毒素無色無味,且黴菌與黴菌孢子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侵入人體,它們會在脂肪組織中逐漸累積,甚至攻擊粒線體,造成慢性疲勞、發炎等症狀。

王偉全醫師表示,生活中除了食物會發霉以外,環境中的黴菌源也很多,例如壁癌、地毯、室內盆栽的土壤、木質家具等,都可能暗藏黴菌。

黴菌毒素潛伏體內 5大警訊別忽視

1.鼻炎:長期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不斷打噴嚏、流鼻水。

2.疲勞:粒線體受損,怎麼睡都很累。

3.失智或腦霧: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黴菌毒素為脂溶性,能輕易穿過血腦屏障,影響大腦功能。

4.疼痛:全身慢性發炎,引發頭痛、關節痛、肌肉痠痛。

5.震顫:神經傳導受阻,可能出現手抖、不自主顫動,甚至是一種從脊髓傳出的「內在震顫感」。

王偉全說明,在臨床上,「膠黴毒素」和「黴酚酸」被發現的比例特別高,膠黴毒素由念珠菌或其他黴菌製造而成,化學結構含雙硫鍵,治療難度高;黴酚酸是所有黴菌毒素中唯一的水溶性毒素,基本上只要離開黴菌環境,身體就可以自然進行代謝。

從內到外雙管齊下 8大排毒重點

至於排除黴菌應該怎麼做呢?王偉全提醒,除了改善環境以外,體內排毒也是非常重要的。

【改善居家環境】

1.找出問題根源:檢查是否有漏水、潮濕或壁癌現象,從源頭徹底修復問題。

2.保持乾燥通風:使用除濕機將室內濕度維持在50%以下,減少黴菌繁殖機會。

3.淨化空氣品質:開啟空氣清淨機,過濾空氣中的黴菌孢子與微粒。

4.定期打掃維護:定時清潔冷氣、洗衣機等設備,清除紙箱雜物並檢查盆栽土壤狀況。

【體內淨化與調理】

1.減少糖分攝取:糖是黴菌的養分來源,戒糖有助於抑制其在體內的繁殖。

2.補充健康油脂:攝取橄欖油、黑種草油、魚油等優質油脂,支持身體修復與排毒。

3.增加膳食纖維:幫助腸道促進代謝,將毒素有效排出體外。

4.攝取益生菌:補充如乳酸桿菌、布拉迪酵母菌、土壤來源益生菌等,有助清除黴菌產生的毒素並維持腸道平衡。

#黴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