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林軒任表示,人起床時,體內300~500毫升的血液瞬間衝到雙腳,此時大腦會下令「血管收縮、心跳加快」,以便將血液輸送回腦部。(示意圖/Pexels)一名女子近來從床上或椅子起身,都會頭暈,且眼前一片漆黑,還險些跌倒,懷疑是中風前兆。醫師林軒任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是「姿態性低血壓」所致,原因包括缺水及藥物影響,但仍有機率是貧血、神經病變等疾病的警訊。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在其臉書表示,上述女子在診間測量血壓時,發現躺著數值為130/80毫米汞柱,但起身站立只剩下100/65,其中收縮壓足足下降30毫米汞柱,推測是她水喝得少,加上原先服用利尿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等複方血壓藥作用,才造成姿態性低血壓,讓她在家差點跌倒。所幸,經調整藥物並多補水,女子2週後症狀都消失。
他表示,姿態性低血壓是地心引力作用所致,讓體內300~500毫升的血液瞬間衝到雙腳,此時大腦會下令「血管收縮、心跳加快」,以便將血液輸送回腦部,但若這個機制失靈,大腦血流不足時,就會引起頭暈、視線模糊等情況。
林軒任說明低姿態低血壓的原因:
1. 缺水最常見:很多人可能因為天氣熱流汗、怕頻尿、怕水腫而少喝水,但當身體總血量不足時,血管再怎麼收縮,也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到大腦。
2. 許多藥物會干擾身體的機制,包括高血壓藥(利尿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安眠藥(苯二氮平類)、攝護腺肥大藥(甲型阻斷劑)、心絞痛藥(舌下含錠)。
他表示,若民眾懷疑自己有姿態性低血壓,可採下列方式:
1. 多喝點水
2. 在家測量並記錄「躺著5分鐘」和「坐著」及「剛站起來3分鐘內」,3個不同姿勢的血壓,看診時將「血壓紀錄」和「藥物清單」提供給醫師。
3. 遵循醫師指示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因為莫名頭暈也可能是貧血、神經病變、甚至中風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