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日本一名高中英文老師因過勞倒下,在臥床15年後身亡。(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日本福岡縣一名高中英文老師安德誠治,因長期過勞問題,在41歲就倒下臥床,最終在56歲逝世,而在他倒下的前一個月,他的加班時數已經達到125小時30分。後來,其妻子安德晴美與夥伴共同創立了「停止過勞死」網站,分享遺屬故事、法律諮詢及相關社會資源資訊,並強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工作……你是父母的珍寶,國家的珍寶,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根據日媒《RKB每日放送》報導,安德晴美目前是「福岡過勞死家庭關注協會」的代表,她最近在丈夫畢業的北九州市立大學舉辦特別演講,告訴台下學生「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工作」。
安德晴美表示,她的孩子們從小就常聽到親戚鄰居說「你父親很偉大,他充滿熱情,工作也很努力,但他應該更好地照顧自己。」雖然她相信對方這麼說是出於好意,卻仍會讓她感到不舒服。
「因過度勞累而死真的是死者的錯嗎?過勞死真的是個人責任嗎?我不希望這個問題被簡化為『個人問題』。」安德晴美直言,她不想讓人們認為長時間工作的人都是美麗、勤奮、優秀的,過勞死其實是社會問題,它是由一種迫使人們長時間工作的制度、公司結構等等因素造成的。
安德晴美提到,丈夫安德誠治2002年倒下後長期臥床,15年來仰賴家人照顧,期間他的學生持續前來探望,鼓勵老師「永遠不要放棄」、「保持微笑」,而她也透露,「這正是我丈夫在班級中一直告訴學生的話」、「這就是為什麼當老師是一份如此美好的工作,但我希望我們能生活在一個老師們能夠充滿熱情地工作的時代,我希望這種熱情能夠延續下去」。
安德晴美也在講座上分享4項建議,首先是「停下來想想,你現在快樂嗎」,如果一直沒日沒夜地工作,甚至睡不到3個小時,應該思考自己是否滿意現在的工作方式,「我丈夫停不下來,他沒有時間和家人聊天、陪孩子玩耍,或做自己喜歡的事。」
安德晴美說,其次是「了解法律和自身權利」,若能掌握相關知識,必要時刻就可以運用它;接著是「找到人傾訴」,不要獨自面對;最後是「勇敢發聲」,成為別人的心靈慰藉。
報導指出,丈夫去世後,安德晴美於2019年與夥伴共同創立了「停止過勞死」網站,分享遺屬故事、法律諮詢及相關機構等等資訊,「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工作。很多人可以取代你,但沒有人可以取代你。你是父母的珍寶,國家的珍寶,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永遠記住這一點」、「全國還有很多數據表明有多少人死於過度勞累,但我堅信我們需要開始建立一個以人命為先的社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