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HHTD25/黃仁勳之子開講!曝機器人最大瓶頸 鴻海要負責最困難部分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鴻海科技日聚焦機器人,輝達黃仁勳之子黃勝斌站台談「Physical AI」:以建模、模擬、部署三段式打造自主機器人。機器人將進工廠、醫院與家庭,但最大瓶頸是資料與模擬;須把20年學習壓成幾小時,靠鴻海產線當資料工廠,推進智慧製造成真。(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鴻海科技日聚焦機器人,輝達黃仁勳之子黃勝斌站台談「Physical AI」:以建模、模擬、部署三段式打造自主機器人。機器人將進工廠、醫院與家庭,但最大瓶頸是資料與模擬;須把20年學習壓成幾小時,靠鴻海產線當資料工廠,推進智慧製造成真。(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鴻海科技日(HHTD25)今(21)日登場,活動邁入第6年,鴻海以 AI、智慧製造與機器人為主軸串起兩天議程;今年論壇也邀來 NVIDIA 機器人相關團隊助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之子黃勝斌受邀於現場分享,成為開幕日焦點之一。

黃勝斌表示,下一階段的機器人不會只待在工廠,「它們會進到產業、醫院、家裡,無所不在」,甚至會形塑人類未來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他強調,過去自動化之所以有限,是因為機器人只能做「人類說得清楚、寫得進流程」的事──不論是傳統程式化控制,或示教式帶著機器人從 A 點到 B 點,都把效能推到一個天花板;而現在,是把 AI 智慧真正塞進實體系統的時間點。

談到技術路線,黃勝斌強調 Physical AI 機器人需要一套「三段式」架構:第一段是建立基礎模型與智能;第二段是在物理精準的模擬環境中訓練機器人、讓它在虛擬世界大量試錯與學技能;第三段則是把訓練好的智慧下放到真實硬體上,進入現場執行任務。他指出,這三段必須串成閉環,才能讓機器人從「能動」走向「能做事、做得準、還能規模化」。

黃勝斌直言,Physical AI 最大的硬仗不是算力,而是「資料」。他說,語言模型有網路文字與人類歷史當訓練素材,但實體 AI 缺乏足夠的互動數據,例如:手要怎麼碰、要出多少力、物體被拿起來會怎麼反應,這些資料過去幾乎不存在。結果就是,機器人缺少一套能在複雜環境完成任務的「原子技能庫」,而建立這套基礎能力,必須先把真實世界的資料生出來。

黃勝斌強調,智慧製造不是簡單的搬運或 pick-and-place,而是高精度組裝、製程安全、良率與效率都要到位的「硬級任務」。若每個機器人都得像人類一樣花20年學習才上線,那產業根本等不起;因此必須靠模擬平台與機器人學習框架,把長時間的學習壓縮到可被複製的短時間訓練。同時,真實工廠也要扮演「資料工廠」,先蒐集、再用模擬放大與增強多樣性,讓機器人具備跨場景、跨產線的通用技能。

黃勝斌表示,NVIDIA 作為平台公司不可能獨力解題,機器人要落地製造現場,牽涉末端執行器、致動器、系統整合、模擬與部署等一整套生態系,因此必須與夥伴共創。他強調,和鴻海合作的價值在於:工業製造是最難、也最關鍵的實戰場景,網路上找不到工廠製程的細節資料,唯有在產線裡一起建立資料、一起訓練,Physical AI 才可能真正進到下一階段。

#2025 鴻海科技日

【#直播中LIVE】鴻海「AI藍圖」再進化!三立iNEWS「獨家開箱」HHTD鴻海科技日!
大數據推薦
鴻海「AI藍圖」再進化!三立iNEWS「獨家開箱」HHTD鴻海科技日!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