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真的比簡體字「正統」嗎?海外華語教師的第一手觀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王炳璿/換日線Crossing

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a navy. -Max Weinreich

語言學界有一句著名的話叫做「語言就是由陸軍和海軍把守的方言。」當我在美國的大學裡面擔任助教開始教中文的時候,就深深地感受到這句話刻畫的現實。

本篇文章將討論語言使用者對於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的感受;第一部分提及一般對於繁簡的語言態度,第二部分檢視中國文字的演變以省思繁體中文的正統性,並以其他語言作為對照,第三部分則是從筆者自身中文教學的經驗回應語言與政治的關係。

我們看待繁體與簡體的態度

長期以來,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的差異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兩者近乎相對立而存在的詞彙;如果沒有簡體,也就不會有相對應的繁體,反之亦然。在台灣的領土上,我們以使用繁體中文為傲,並且以中華文化保存者的身分自居。這樣的思想反映在諸多網路文章上(參考:〈全球瘋學中文,但不愛簡體字!為何西方人如此熱愛繁體字?〉中央社 2016),以及在社群媒體上屢屢見到以「正體字」稱呼繁體中文,甚至以帶著貶意的「殘體字」來稱呼簡體中文。這樣的代名詞已經脫離原來兩種中文書寫方式的客觀描述,而添加了使用者對於語言的特定觀感,也就是語言學中所謂的「語言態度」(language attitude)」。

繁簡的分野根植於國共以來的對立,至今則逐漸演變成兩岸的關係。當我們將繁體中文視為「正統」,簡體中文視為「殘破」,便是將正面以及負面的語言態度加諸於兩種不同的中文書寫方式。因此可以說,在使用「正體字」和「殘體字」的當下,我們就接受了背後所夾帶的褒貶含意。但是脫離這個脈絡,在全球學習中文的趨勢中,繁體中文真的佔有優勢嗎?根據前述提到的文章:「雖然簡體字易寫,但正體字才是正統,更能凸顯文化涵養。」

然而對於中文非母語的外語學習者來說,「文化涵養」並不一定是他們的最佳考量;往往「溝通」才是他們學習中文的首要目標。因此,我不斷思考,到底全球使用人口數遠遠低於簡體的繁體中文,要如何推銷其好處呢?當我在校園內教中文的時候,反而比較多美國人會要求學習簡體字,正是因為比較簡單。這時候,作為繁體中文的使用者,你會做何感想呢?我又有什麼感想呢?以下我將更加詳述當我置身事外的時候,當我不在中文為母語的環境之中,重新省視繁簡的分野,以及語言背後的角力。

▲示意圖/黃明堂攝影/換日線Crossing

繁體字真的是「正統」?

比起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的確保留許多中文的特色。當初在創造簡體中文的時候,許多字已經喪失了原先造字的原則,或許有不少人抱持著這樣的立場。不過我們現在使用的繁體中文,到底又多麼衷於最初的造字原則呢?或許我們需要認清的第一個現實是,中文歷經幾千年的演變,很難說我們當今使用的這一套繁體中文是「正統」。

回顧高中學習的國文,中國文字於秦漢時期經歷特別重大的變化,稱作「隸變」,表示文字從筆畫繁複的篆書改寫為隸書。維基百科提供幾個例子(如將「艸」頭簡化為「艹」,「靁」字下的三個田減為一個,變成「雷」。)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早在簡體中文之前,中國文字早就已經歷經簡化的過程,而這些變化也是由上而下推展的。由此來看,我們是以什麼根基來說簡體中文不如繁體中文?

如果我們又考慮到許多中文的「方言」並沒有書寫系統,那麼這個「正統性」的概念就愈加複雜了。為何我們現在使用的中文是「正統」呢?這並不是多麼客觀的事實,反而是相對主觀的判斷,背後有許多政治角力的影響,包含中國歷代的更替,以及當時「政府」的政策。當權者有足夠的權威決定什麼語言才是正統的語言,這也就呼應了「語言是擁有海軍與陸軍的方言」一句話。為什麼閩南語在早期會受到壓迫?並非因為語言本身也無正統性,而是根據執政者握有的力量,以及其政策所夾持的語言態度。

以其他語言為對照

如果以其他語言作為粗略的比較,我們或許可以一窺究竟。當新移民到北美大陸,逐漸捨棄「英式英文」,並且發展出現在通用的「美式英文」,我們會說美式英文不如英式英文嗎?或者我們會採取另一種語言態度,尊重兩者皆有其正當性呢?說到土耳其文,你認為他是正統的語言嗎?同樣根據維基百科,你可以看到「1928 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建立共和國後著手改革國家的語言,用以標誌新國家與舊有鄂圖曼帝國的分別,於是改用拉丁字母,直至現今。」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土耳其文是「a、o」組成,但是我們有因此而認為以拉丁字母拼寫的土耳其文比較不正統嗎?為什麼我們在語言態度上,對於「英式英文 vs. 美式英文」、「古土耳其文 vs. 當代土耳其文」沒有如同「繁體中文 vs. 簡體中文」這樣的爭議呢?這就牽連到使用這些語言的國家,例如英國、美國、土耳其、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

與其說我們的語言態度是來自於語言在歷史上的演變,還不如說是使用這些語言的國家在當今的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再次呼應到文章開頭的引言,語言之所以受到認可,政治的力量往往大於其他因素。

在學期開始之前,我其實已經預想到繁體與簡體中文之間的角力,尤其當我是以一個台灣人的身分,在中國人為多數的校園裡面教中文。打從教材的設計,就已經可以看到傾向簡體中文的趨勢。在班上,十個學生當中有九個的中文背景是簡體中文,只有一個是學習繁體中文。這就讓我對於上述的文章中提到的現象產生懷疑,繁體中文真的比較受到喜愛嗎?學習繁體中文的人數真的越來越多而超過簡體中文嗎?有鑑於此,我甚至會在上課的時候調整的發音與腔調,例如更強調捲舌,以及聲調的不同(研究生Yán jiū shēng,「究」是一聲)。

當我和朋友或家人提到我在美國教中文的時候,常常會收到這樣的建議:不要牽扯到政治。但是經過上面的論述,現在回想,真的有可能論及語言的差異而避開不談其背後的政治意涵嗎?有天當我走過本科生的宿舍,看到窗戶上掛著一面國旗,想到第二課的語法,就拍了一張照片,融入當週的上課內容。當我操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口音,帶著班上學生唸「窗上挂着一面中华民国的国旗」,心中不禁有一股小小的悸動。

   關聯閱讀

瑞士到底講什麼語言?

習慣美式英文的我們,才沒有資格嘲笑「新式」英文

國企與家業—兩岸鑄字人的故事

   作者:王炳璿(Ping-Hsuan Wang)

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現為喬治城大學語言學碩士生。作為一位語言學家,對於生活中種種細節感到異常有興趣。儘管常常被身邊的人說「你想太多了」,依然秉持著「這是社會觀察與分析」的信念而繼續用腦過度。在美國這段期間,除了語言,著重於種族與性別等身份認同的研究。

 

執行編輯:Vincent
核稿編輯:郭姿辰

  本文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時隔316天赴議會備詢 侯友宜施政報告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