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學生「出國一條蟲」──其實,外國人真的沒有比較厲害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菜鳥教授/換日線Crossing

「A Lion at Home , a mouse abroad!」

在家一條龍,出外一條蟲!許多亞洲學生出國留學的表現,真的就如同這一句諺語所形容的一樣。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症狀,請你再看一下這一篇文章的標題,然後跟著說一次,「外國人沒有比較厲害!」為什麼這麼多人出了國就自覺矮人一截,好像信心都沒了?

這種外國人比較厲害的錯覺和迷思,是怎麼來的?既然身在教育界,菜鳥就從教育的角度和自己的觀察說起吧!

美國學生為什麼特別「愛表現」?

「This is my cool train......」、「You can open the doors......」

4 歲的兒子最近每天在家都拿著玩具,童言童語的說個不停,仔細聽他說的內容,才發現他是在介紹玩具。原來,他讀的托兒所,每一個小朋友一星期都要帶一次玩具到學校,不只是與同學分享,還得要介紹自己的玩具。這樣的訓練,讓每一個小朋友面對老師的發問,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說點什麼。

從美國小孩所受到的教育,讓我了解到,為什麼美國的大學生,在課堂上會這麼敢說話。其實,在國外長大的孩子都差不多,從小就開始培養公眾演說技巧,練習在別人面前表達意見。長大以後,在教室裡,上課踴躍發言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出國念書的朋友應該多少都有類似的經驗,剛來到美國唸書的前幾個月,受限於語言能力,遇到課堂上的討論,很少有機會接的上話。但等到過了語言適應期之後,當我們慢慢跟上課堂的討論,才發現外國同學的發言內容,許多時候其實根本言之無物。

你是不是也覺得奇怪,教授們好像很喜歡愛發言的學生,難道,教授們聽不出這些人的答案有時並不好嗎?不是的,作為教授,我們當然知道誰的發言是真的有料,誰又是在胡扯,但是,相較於沉默的亞洲學生,這些敢發言的老外可以讓教授瞭解,學生究竟吸收了多少。以在美國大學的任教經驗來說,雖然知道亞洲學生很用功,也願意給亞洲學生的報告給予高分肯定,但是,如果真的遇到要推薦學生的機會,沉默的亞洲學生,通常不會是教授們優先的考慮對象。

教授們喜歡推薦哪一種學生呢?成績好當然很棒,但是,畢業之後最能獲得好評的學生,通常不是成績最好的,而是最有自信的。這一點,沉默的亞洲學生就很難做到了。

▲圖/Pixabay

亞洲學生為什麼沉默?怕犯錯和過分謙虛!

說到自信,有些人說,亞洲學生沒自信是因為缺乏說話的訓練,只要多練習,就可以在課堂上表現的好一點。好的溝通技巧,對亞洲學生在美國求學當然有幫助。但是,比在學校的生存策略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準備。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才能迎接出了校園之後的挑戰。從小在只有標準答案的教育環境下長大,亞洲學生出國求學之後,不管有沒有念教授指定的書,到了課堂上,總是害怕自己的答案不正確,擔心自己的回答不夠好,所以,選擇沉默。

畢業之後,如果幸運找到工作,留在國外的職場,克服心理障礙的人,慢慢的可以在職場上面對同事和上司侃侃而談,然而,多數的亞洲人還是靠專業討生活,持續抱持「沉默是金」的交際模式。然而,「沉默是金」從來就不適用於競爭激烈的國外環境,所以,靠專業討生活的結果,就是在職場上的發展受到限制,難以更上層樓。

去年一份根據美國科技業的職場調查報告就顯示,矽谷有將近三成的亞裔專業人士,但其中只有一成多在公司擔任主管的職位。相較於矽谷裡六成多的美國白人,就有百分之八十是主管,亞裔的專業沒問題,卻難以獲得升遷。

除了怕犯錯所以沉默,亞洲的謙虛美德到了國外,可能變成了一項障礙。亞洲來的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如何在謙虛和自我行銷中找到平衡。

▲圖/Pixabay

就舉學術圈為例吧,在國外的學術研討會中,菜鳥見過很多優秀的亞洲博士生,他們要發表的論文內容有極佳的水準,但是,一遇到外國學者的提問,很少有人有勇氣為自己的研究辯護,往往看到亞洲學生一直感謝對方的意見,好像自己的研究有多大的錯誤一樣。

反觀美國博士生,同樣會緊張,同樣會尊重提問人的意見,但是,他們會透過為自己的研究辯解,換得資深學者們給出更精闢並且實用的建議。對亞洲學生來說,反駁知名學者的意見,好像是膽大包天的一件事,所以,對所有的批評都照單全收。殊不知,在外國人眼中,這樣的謙虛,往往會跟能力不足的形象劃上等號。

出國討生活是一場心理內戰!

在國外討生活真的是一場戰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心裡軟弱的那一面。如果想要站穩腳步,想要能夠開心的過日子,這一場心理內戰,只能告訴自己要越挫越勇,不能認輸!面對外國的文化,把自己武裝起來,比讓外國人同情你的離鄉背井來得有用。

到哪一國都一樣,外國人也會緊張、也會害怕出糗,他們幸運的是沒有離開自己的國家,赴外地讀書,可是,有機會體驗國外生活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把世界看的更清楚。在美國教書,看到好多亞洲學生明明自己的主意比較好,卻讓外國學生主導討論;美國學生明明沒有準備,卻信心滿滿講得天花亂墜。看著沒有自信的亞洲學生,再看看過度自信的外國小孩,真的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受。

不管是因為語言隔閡,還是因為個性謙虛、不想出鋒頭,所以選擇沉默。面對老外,拿出信心給他們下馬威,比對他們客氣更可能獲得尊重。到了國外,老外不懂溫良恭儉讓,所以,美德真的留在家裡就好。如果不想在國內當一條龍,出國變成一條蟲,在出國打拼前,記得強化自己的信心。真的,外國人沒有比較厲害!


   關聯閱讀

開口的勇氣──在美國,安靜內向的我,如何蛻變成侃侃而談的大學老師?

台灣人,到底是自信還是自卑?

語言、知識、國際觀,出國之後自然就搞定了?──台美大學生都有的「換」想


   作者:菜鳥教授/一場教與學的成長歷程

來自台灣,目前在美國一所大學的政治系擔任助理教授。畢業於非頂尖大學,但深信只要努力,絕對可以改變別人看待你的眼光。
曾經在金融,媒體,和企管顧問領域找尋方向,現在幸運的落腳在學術界。
透過專欄來分享在美國大學任教的第一手觀察,也希望自己在教與學之中能夠緩步成長,為這個世界做出一點小小貢獻。 

執行編輯:YUKI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