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高雄哈瑪星 學者:保存歷史涉及文化遺產的跨代正義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校園記者黃絜/高雄報導

「哈瑪星」為高雄鼓山區的一個區域名,範圍大約是五福四路與平交道的交會處以南至鼓山漁港,東至高雄港,西至哨船頭。哈瑪星地區緊臨中山大學,記錄著20世紀高雄海港城市發展的歷史縮影。文化是人們最重要的資產,如何延續舊有人文風俗並開創新格局,不僅是政府需要著力的方向,更是生長與居住其中的居民應該要有的共同意識。

▲圖/攝影者TACO Huang, Flickr CC License

中山大學本月邀請高師大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李文環副教授,分享哈瑪星地區曾經的繁華榮景與歷史記憶,深度解構傳統產業對於地方當今的影響。李文環在開場以「歷史為何需要保存?」破題,提出歷史固然是發生在過去的事實,但人類依循文化而演進,社會的根基源自於歷史的層層累加,每個人的當下其實都蘊含過去的記憶、在踏尋前人的步伐往未來時空前進,「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人,所有的歷史也都是當代史。」李文環表示。

▲高雄哈瑪星鐵道園區。(圖/攝影者billy1125, Flickr CC License)

第二段李文環再以「哈瑪星歷史有何重要性?如何保存?」為主題,敘述哈瑪星之於高雄市的角色變化。「哈瑪星」由日語「濱線(はません)」音譯,日治時期現代化糖業興盛,海上貿易的需求日漸增加,但打狗港因泥沙淤積、暗沙多容易擱淺,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為了改善港埠貨物運輸而填海造陸,成為現「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原為高雄港火車站,乃高雄市第一座火車站。兩者相互搭配下延伸出海陸倉儲運輸的概念,哈瑪星地區拉開高雄市作為港埠都市的序幕,重要性也隨之提升,甚至於1906年超越台南市安平港,一躍成為國際貿易平台,1930年代更成為高雄市日本人群聚的精華區。目前哈瑪星地區許多建築格局、街道仍有部分保留日式風格。

▲高雄哈瑪星地區仍有部分日式建築。(圖/攝影者ddio, Flickr CC License)

演講最後,李文環表示,哈瑪星地區是文化場域,像「代天宮」就是極具代表性的文化資產,由旅居哈瑪星的北門蚵寮人募款購置,內部集合名家匠師作品,最著名的如潘麗水彩繪的門神、山水壁畫等,每年五月亦有武夷兵將繞境活動。李文環提到一個小故事,當初代天宮在決定落腳處,經由神明指示希望在今鼓波街一帶建立廟宇,但因土地太大、租金昂貴,信徒猶豫是否另尋他處時,神明轉知只要選在這個地方興建、募款絕非問題;果然信徒後期募款一切順利,代天宮也成為附近民眾的信仰中心,現在廟宇廣場還有小吃夜市聚集,形成熱鬧的社區景象。李文環說:「保存歷史涉及文化遺產的跨代正義與和平。」維護哈瑪星的文化遺產,即是對史實和在地人文的尊重。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