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昏厥、胸悶 當心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引起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位高齡87歲的林阿嬤,平常只要走路就會造成胸悶與昏厥,造成日常生活受到侷限,只能待在家裡,在幾次反覆住院後終於被診斷出是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但因為股動脈太小又合併嚴重主動脈鈣化,不管是使用傳統開心手術、或導管置放主動脈瓣膜發生合併症的機會都很高。在醫療團隊的評估下,建議進行使用最新的微創「無縫線瓣膜」,術後一年多,恢復良好。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主動脈瓣膜退化發生鈣化與狹窄,已成為老年人接受開心手術原因的第1位。

收治患者的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蔡峰鈞說,主動脈瓣膜狹窄,出現的典型症狀是胸悶、昏厥、胸悶等情形,該疾病好發於年長者身上,由於患者年紀大的關係,又常合併有多重疾病,根據統計只有1/3的病人會真正接受手術。

近幾年經鼠蹊部股動脈導管置放主動脈瓣膜相當熱門,且不用把心臟打開就可以解決病患問題。不過此手術對象有所限制,蔡峰鈞表示,經評估,中、高風險患者、年齡在75歲以上才能接受該手術,且仍有相當比例的併發症發生,像是有8-10%的患者出現瓣膜側漏與需要植入心臟節律器者,占20-25%;同時置入的瓣膜使用年限仍未確定。為了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並擴大手術年齡,長庚醫院自去年引進微創無縫線瓣膜,是一種介於傳統開心手術與經導管置放瓣膜之間的改良型新技術。到目前為止已順利完成17例手術。

蔡峰鈞說明,無須縫線是利用瓣膜外的記憶金屬支架,在進入主動脈後,金屬支架前端先固定位置,再將後端撐開與主動脈環固定,能有效預防瓣膜移位、側漏與縮短手術時間。因為不需縫合,可經由微創傷口約6-8公分來進行手術,減少術後疼痛與縮短術後恢復期;此外因為沒有傳統生物性瓣膜的縫合環,可以置入較大尺寸的瓣膜而提高血流動力效能。除了像林阿嬤這麼高齡的患者能夠接受該手術外,也適合低風險、50歲以上的患者。

▲醫師蔡峰鈞說,無須縫線是利用瓣膜外的記憶金屬支架,在進入主動脈後,金屬支架前端先固定位置,再將後端撐開與主動脈環固定。(圖/楊晴雯攝)

▲醫師蔡峰鈞說,無須縫線是利用瓣膜外的記憶金屬支架,在進入主動脈後,金屬支架前端先固定位置,再將後端撐開與主動脈環固定。(圖/楊晴雯攝)

在一個多月前,蔡峰鈞收治一位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的心臟衰竭,且本身是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正常人是三瓣),年紀只有67歲的病患莊先生,由於不符合目前經導管置放主動脈瓣膜的適應症,轉而接受外科無縫線瓣膜,術後不到1星期就出院,心衰竭症狀導致喘、甚至昏厥的症狀明顯改善。

根據歐洲2013年在無縫線瓣膜技術上市後的再評估報告統計,248位平均年齡為76.1歲的病患,發現接受該手術後,在平均107天的追蹤期,存活率為98.0%;其中1%瓣膜側漏、2.8%術後出血、1.4%腦栓塞、1.6%心內膜炎與6.1%日後需置放心臟節律器等術後併發症。

▲67歲的莊先生(右)與87歲林阿嬤(中)接受微創無縫線瓣膜術後,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的胸悶、喘等症狀明顯改善。(圖/楊晴雯攝)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客訴之精彩完整版重現】精神病史遭爆溫朗東求償150萬…徐巧芯:民眾陳情!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