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溫度計/大數據觀察:是誰帶動了《台北物語》的票房?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網路溫度計

今年開春以來國片票房一路平淡,暴雨來臨前出現了奇片《台北物語》,在電影圈引發軒然大波。這部小成本、無明星光環的電影,原本僅有台北少數戲院、一天三場放映,卻在一天僅賣出11張票的低谷後,戲劇化逆勢上揚,上映兩週後場次加倍,更進軍台中、高雄上映,到底《台北物語》對觀眾的魅力何在?讓其他專業國片相形失色?透過社群數據的分析進一步了解該電影為何吸引人。

國片票房狀態不盡理想,特別是農曆年檔魏德聖、豬哥亮、陳玉勳「票房三寶」正面對戰,讓類型完全不符合春節闔家歡笑印象的《惡靈古堡:最終章》奪下票房冠軍。之後雖有《目擊者》與《吃吃的愛》分別以類型與卡司炒熱氣氛,兩部片在全台目前雖然都突破五千萬,比起過往國片破億的表現仍有明顯地落差。

動念分析此事,源於身邊一些電影圈朋友的臉書小世界被《台北物語》洗版,反觀有更多人似乎完全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類似平行時空的現象讓我們非常好奇,到底有多少人熱衷於此片呢?

由黑轉紅,鐵粉護航二刷成邪典電影

《台北物語》在5月19日上映前,就因一般人難以理解的海報美感,成為電影人/文青們的新話題,不少人抱持著看笑話的心態積極購票進入戲院觀看,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後來竟然出現一群支持者認為《台北物語》突破了國片對於電影製作的想像,甚至被支持者認為是台灣少見的Cult Film (「邪典電影」根據維基百科:指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也可稱為非主流電影或另類電影)。

粉絲般的觀影行為除了二刷、組成後援會,6月3日還自發舉辦了狂歡場的演員見面會,準備了「場前提醒:請自備飲料、小風扇、衛生紙、名片、跟一顆期待的心」,以及入場時發放互動提示,嘗試將看這部片的過程製造成類似美國經典邪典電影《洛基恐怖秀》般的有趣體驗。雖然至今仍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台北物語》只是一個拍爛了的B級片,沒有資格被稱為邪典電影,然而此小成本電影的異軍突起、引起社群關注和電影圈討論的本事,卻值得以數據角度加以理解,有助於未來經驗複製。

是真紅還是同溫層效應?誰是那個話題製造者?

《台北物語》這部電影從美感到生存可謂台灣電影的一種奇觀,以最直接反應支持度的票房來說,台北票房在24天內達到258萬,共有10,361人次的觀眾進場消費,其中不乏三刷到四刷的瘋狂支持者。簡單換算一下:票數最高的一天是6月4日,全台北約1,041人觀賞《台北物語》,同一天的台北票房冠軍《神力女超人》共計售出了47,209張票,是《台北物語》的45倍多;總票數來說,上映24天(至6月11日為止)累計的10,361張票即便視為每人只看一次,也僅佔了大台北區人口的0.17%,也就是每千人只有一人真的看過這部片,更何況《台北物語》是一部絕大多數觀眾集中在台北的電影。這樣的票數支持對照1130筆網路聲量,代表一種熱潮抑或又是同溫層現象呢?

有趣的是,《台北物語》的票房明顯在上映第八天(5月26日)跌入谷底,當天只賣出了11張票。是什麼原因隔天起又逆勢上揚,甚至賣出比前半段多出3倍的票數?

比起新聞其實PTT才是《台北物語》爆紅的催化劑,從票房及網路討論中還可看出哪些學問呢?(作者:YH✕丁丁)
原文未完,全文詳見大數據觀察:是誰帶動了《台北物語》的票房?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大數聚官網:http://group.dailyview.tw》;《大數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官網:htt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www.facebook.com/DailyView.tw》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