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保險套」立大功!愛滋感染數近10年首度「負成長」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預防愛滋現在還有「吃的保險套」!國內自2016年引進「暴露前預防性藥物(PrEP)」,並於同年開始階段性擴大實施PrEP公費計畫後,據統計顯示,我國去年新通報愛滋感染人數共1993人,與前1年相較、新增感染人數大幅降低逾2成,是近10年來首度出現「負成長」。

▲台灣愛滋病學會力推「保險套內服外用」新概念。(圖/台灣愛滋病學會提供)

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教授林錫勳表示,目前預防愛滋的策略很多,除了A(Abstain拒絕性誘惑)、B(Be Faithful忠實性伴侶)、C(Condom戴上保險套、circumcision男性割包皮)之外,針對不同的對象提供不同用藥「D(Drug藥物)」,也是防治愛滋不可或缺的一環。

特別在用藥部分,除了治療孕婦防止垂直傳染,治療已知感染者避免病毒傳布,針對不小心暴露愛滋病毒者即時給予藥物(PEP)避免感染之外,對於未感染的高風險族群給予「暴露前預防性藥物(PrEP)」也是近年防治愛滋的重點策略之一。研究顯示,PrEP可降低44%至90%的感染風險。

林錫勳說,PrEP暴露前預防性用藥就像「吃的保險套」,不只能直接保護使用者本身,降低感染的風險,也可以間接降低HIV病毒的傳布。國內自2016年引進PrEP藥物,並於同年開始階段性擴大實施PrEP公費計畫後,近來終於傳來好消息。根據疾管署統計,2018年愛滋感染新增人口較前一年下降約2成,十年來首度「負成長」,防疫成果令人振奮。

但另一方面,研究數據也推估國內目前還有5千多人不知道自己已感染愛滋,恐怕成為防疫漏洞,因此,想要讓台灣愛滋防疫成績更上一層樓,盡快達成「90-90-90」的國際防治目標,亟需增強民眾對於愛滋感染的警覺性、定期做HIV篩檢和正確用藥的認知。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洪健清說明,篩檢可分為「用藥前的初次篩檢」和「用藥後的定期篩檢」。初次篩檢若結果呈現陽性,代表已感染HIV,需給予感染後抗病毒藥物;若結果呈現陰性,代表未感染愛滋,但高風險族群仍可透過PrEP保護自己,降低感染的風險。

「用藥後的定期篩檢」則是指確定用藥模式後,仍要定期回診和篩檢,重新評估體內病毒量並採取對應的治療策略。舉例來說,使用PrEP者,服藥後每3個月接受檢驗和門診追蹤,醫師除了可以及早偵測是否感染HIV或是其他性病,如果有了穩定的性伴侶等情況,醫師也可以依照需求為使用者調整處方,同時確保在服藥時並未感染HIV,以免引發抗藥性等問題。

篩檢是防治愛滋的第一步!洪健清強調,過去,篩檢保護的是伴侶,受檢者只能經由不斷的檢驗、確認自己是否受到感染;現在,篩檢有了另一層積極意義,就是當你發現自己是陰性,可以透過保險套以及預防性投藥提升自我保護、避免受到感染。

暴露前預防用藥對於愛滋防治的好處,不僅在於防止HIV病毒的傳布,還能節省整體醫療費用的支出。國內也有研究顯示,當15至44歲高風險族群的預防性用藥覆蓋率達25%時,政府每投資1元於預防性用藥,未來即可節省11.2元的相關醫療費用,投資報酬率相當高。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